这个时候的哥斯拉的原子吐息已经不是蓝色的了,而是粉红色!
轰!!!
雪魔巨大的身躯一下子被击中了……对此雪魔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巨大的体型就意味着它的灵活程度会降低,这是没办法的,而且以雪魔的巨大体型来说,她的动作已经算很敏捷的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她能躲开粉色的原子吐息……这玩意的速度可比音速快多了……相反刀疤王那种可以辗转腾挪的像耍杂技一样躲开原子吐息才是真正的罕见!
“大慢小快”,这几乎是所有生物的特点。
这条规律是从克莱伯定律推导出来的。这是指,动物体重越大,各项生命体征越慢,比如说心跳、动作等就会越慢。如果你养过宠物,可能会有体感。小动物的心跳都特别快,比如小猫每分钟心跳120~180次,我们人一分钟心跳大概是70次,而大象的心跳一分钟只有30次。而且,个头小的动物,比如老鼠、猫、狗,跑起来你抓都抓不住。而河马、大象呢,它们转个身可能就得半分钟。
大物体确实可以快速移动,但它们很难快速加速,因为大型物体往往质量很大,因此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方向或速度。对于有机生物来说,巨型生物的灵活度也不可能和小型生物相提并论,因为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阻碍,比如散热。德国一些科学家曾对500多种野生动物进行研究,他们将这些动物按照体重进行排序,最终发现,体重越大,行进速度就越快,但当体重达到1000公斤后,行进速度就会趋于平稳,甚至开始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散热。
“肌肉的能量转化效率很低,每100焦耳能量输送到肌肉,其中70%都会被转化成热量散发出去。”
这一点,在加速度上的体现更为明显。如果加速度太快,短时间消耗的能量、转化的热量也更多,但它们的身体无法及时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进而导致过热;如果加速度比较慢,散热问题是解决了,但加速的时间也更长,总能量消耗会更多,它们的身体往往无法储存这么多能量,所以也就难以达到理论的最大行进速度。
另外一点就是神经传导速度!
其实大部分生物的神经传导速度都大差不差。
在生物界中,各种物种的神经传导速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受到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髓鞘化程度的影响。对于具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大约是直径的3。7倍。例如,一支直径20微米的有髓鞘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接近75米每秒。而直径为1至4微米的无髓鞘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则较慢,大约在1至4米每秒之间。不仅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神经传导速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同样受到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髓鞘化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神经传导功能。
此外,当我们触摸到冷或热的水时,从手上的神经信号会传递到大脑,大脑会作出判断并命令肌肉收缩以把手抽回。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被称为反应时间。研究表明,人的正常反应时间大约为0。3秒。这个反应时间的长短不仅受到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还受到大脑处理速度和肌肉反应速度的影响。
了解这些基本的神经传导和反应时间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就是泰坦比较吊柜的地方了。
也不知道它们的髓鞘和神经纤维是怎么长的,这玩意人类脚趾踩到乐高的传导速度大约是0。3秒,也就是说,从脚趾神经上传导过来的神经信号跑到大脑大约是就是这么个速度。
但泰坦多大?
就以刀疤王为例,这家伙97米。
如果它的神经系统和人类一样的话,那传导速度就差不多,也就是说,从它脚下神经发送信号到大脑,大概是人类的是人类的五十几倍!
也就是说,它神经传导需要的时间最起码也是15秒。
十五秒啊!
配上它那庞大的体型,那它应该绝对做不出那种敏捷的反应。
实际上不仅仅是刀疤王,哥斯拉它们的速度其实都不慢。
这很难想象这些东西的神经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搞不好这些家伙的神经都是光纤做的……毕竟只有那个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大家伙为什么看起来一个个都敏捷的要死。
毕竟按照常理,人类给哥斯拉的脚上来一刀,哥斯拉最起码半分钟之后才会有感觉,发现脚底下有人。
可这些家伙干架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猛,丝毫没有慢半拍的意思。
就很神奇。
光纤做的神经……搞不好真的是这么回事。毕竟这些家伙哪点和碳基生物相似了?
内置原子反应炉,吃的是辐射,还特么不需要拉屎,绝对的最完美的xxn体质,光吃不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总之这些玩意就突出一个不科学,连原子反应炉这么硬核的东西都有了,光纤化神经纤维也没什么不可能。
甚至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这项研究,毕竟这玩意的前景真的很好,就比如托尼的钢铁侠战甲,这玩意的人机交互效率其实已经很高了,托尼更是设计了脑机接口,让自己的神经和机甲电脑直接接驳。
不过很快托尼就放弃这项技术……因为太难了。
脑机接口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其作用机制是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通信与控制通道。它通过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控制。
它允许大脑信号直接控制外部设备或接收外部设备的信息。根据接口方式的不同,脑机接口可以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三种类型,每种大类又可细分为多个小类。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以获取更加精确和高分辨率的大脑信号,但这种接口类型手术风险也较大,目前通常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或临床试验中。侵入式脑机接口根据其电极植入的深度又可分皮层内电极和深度电极。
皮层电极是最常见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之一,它通过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采集大脑皮层的神经信号,能够精确记录单个神经元或神经元集群的电活动。其优点在于信号质量高,能够捕捉到非常精细的大脑活动;缺点则在于手术风险高,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且植入后需要长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