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子们第一次拿到工钱,当她们挣得钱财不比家里男子少,当她们第一次敢跟家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说不的时候,一切就开始变得不一样,而女子们也有了可以学习的机会。
女校的前身,是为姜启收养的那些孤儿办的技校,后来世家贵族以及工坊的工人纷纷把孩子们送进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学校就拆分成了男校和女校。
说起女校最开始的待遇,真是一把辛酸泪,环境、师资统统没有男校好。
幸好因为有姜团离开前的叮嘱,姜启、蓝淑、后宫的妃子们,甚至是那些愿意走出家族,实现自己价值的女子们,都没有放弃。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女校经过了最初的落魄、被人抵制、学生被强制带回家结婚等,让人理解和不理解的事情,终于走上了正轨。
尤其是这两年,陛下宣布女子可以考科举,女子可以当兵之后,但凡有能力的家庭,肯定会让适龄的女子去女校学习几年。
这对于大夏来说,真的算是一个挺大的进步。
第二个能让人看出来的进步是,女子可以考科举了!
早在大夏科举开始之前,姜启在姜团的建议下,已经悄悄地提高女子的地位了。
比如说建立女子学校,让女子进入工坊做工,管理工坊、店铺,让女子做官等。
只是在很多人看来,女子学校无非是让女子认识一些字或者学习纺织上的东西。
管理工坊、店铺,顶多算是把后宅的一些事情,放到了明面上,不算特别过分。
原羽做官在很多人看来,也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职位,说白了对方就是个给陛下养鸟的人,官职不过是说起来好听。
可很多人没想到,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最终会成为让女子进入王朝各个行业的重要理由。
比如,女子可以管理纺织工坊,那管理管理其他工坊不过分吧。
女子可以凭借养鸟的技术做官,那凭借高超的制造技术和优秀的学识做官,应该也不过分吧。
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上学,像那些男子一样考科举,应该同样不算过分吧!
就这样,在姜启、后宫妃子和一些臣子的步步为营下,女子考科举的事情被搬上了台面。
等很多人人想反对时,发现响应他们的很多,可抨击他们同样不少。
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不过单凭女子能科举做官,多了一条让家族发达的道路,就能让那些把女子送到学校的人家,拼死去支持这个决定。
女子科举做官这事,经过各方几年的拉扯,最终反对派失败。
大夏女子们被压制的特别生气,在第一次科举时拼尽了全力,没有让支持她们的人失望。
前十名里,竟然有六个是女子,而考中那届科举的女子,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大夏举足轻重的人物,不得不说,闪瞎了很多反对者的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