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生态太好太好,物种相当丰富。
没走几步,徐春娇又发现一小从鸡枞菌和梨菇。
好些菌类都是扎堆长,只要发现了一朵,就一定能在周围陆陆续续发现好几朵。
山里捡野山菌就是这样,各种品种的蘑菇都有,一朵两朵三朵的慢慢捡。
徐春娇没打算在野山菌上多费时间,可每次打算抬脚走了总又能发现点啥。
特别是猴头菇,一个就有拳头那么大。
猴头菇一样是成对相望,也就是找到一个,附近一定有第二个,而且大概率就在对面树上,并且多是一大一小。
也有例外,徐春娇就在一棵柞树上一口气摘到九个猴头菇,捡得停不下来…。
等徐春娇捡累了,就由着空间精准定位,跟着路线找着野山菌的位置,默念一声‘收’就行了。
小老太走时还有点遗憾,恨不得把那棵柞树也给收了,因为这种树活着的时候长猴头菇,枯死后第二年开始长猪拱嘴蘑。
这种蘑菇比木耳更厚,得用草木灰清洗和泡着。
口感有点像皮蛋,吃完了不能晒太阳,一晒脸上像是有针扎,嘴唇还会肿。
柞树枯后第三年开始长木耳。
这几样还只是最常见的,反正搁柞树上能长的蘑菇品种多了去了。
除了野山菌,徐春娇还找着很多野灵芝,小的就一根手指头粗细。
灵芝煲汤不能多放,否则有苦味。
回头炖鸡炖鸭炖排骨,就放两个手指头粗细的野生小灵芝也就够了。
品质上乘的灵芝拿斧头都不一定砍得动。
灵芝越硬越值钱,徐春娇还真就遇到一窝大灵芝,估计有二三十斤。
徐春娇本来打算进深山看看,结果一早上都在山脚下采蘑菇,愣是挪不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