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着红衣绸缎的女子问道,她的眉目在灯火映照下如画般精致,英气勃勃。
此人正是刚刚于台上舞剑,风采夺人的公孙娘子。
“公孙姐姐,燕王早已提前呈上。”一旁女子答道。
公孙娘子微微颔,将手中的轻钢长剑轻轻置于剑架之上。
此处乃紫潇阁的退场之地,亦是公孙娘子独有的私密阁楼。
放眼望去,剑架之后排列着一排剑器,其中不乏汴京之名剑,闪烁着寒光。
公孙娘子步至梳妆台前,轻轻解开马尾,一头乌黑青丝如瀑布般洒落。
贴身丫鬟随即上前,为其梳理长。
公孙娘子并未停歇,而是拿起司仪已收集好的诗词,慢慢端详。
她的出身非同一般,父亲是军中正三品武将,母亲则是江湖名门之后。
她从小就不爱红装,却喜欢舞枪弄棒,小时候笑着对父亲说,想做一个女子将军。
她在众多花魁中独树一帜,擅长舞剑,她本就家学渊源。
然而,公孙家的命运却因牵扯到当年“谢家老大与咸和帝那场公案”。
家中父母流放北海道,其余女子则被充为官妓。
公孙娘子则因美貌过人,被卖入紫潇阁。
凭借着过人的姿容与一手红衣剑舞,公孙娘子开始在汴京声名鹊起,成为紫潇阁中的花魁。
又得六皇子燕王的青睐,公孙娘子渐渐成为了紫潇阁的花魁之。
这些年来,她从未灰心丧气,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愿望——为自己赎身,并为父母求得一个“恩准”的身份,求一个家人团聚。
那件公案,实在太过重大,牵扯极广,乃是九大姓之中不可轻易言说的秘辛。
就连六皇子燕王也无法轻易插手其中。但公孙娘子通过六皇子的关系,得到了朝中“苏相”的一句口谕。
苏相承诺,若她能在这次群芳宴中进入前三,便能换取父母的自由。
正因如此,公孙娘子已多年未出阁,但这次群芳宴她倾尽所有,只为达成心愿。
她仔细翻看着燕王早已为她准备好的诗词,其实这些诗词她早已一一过目。
前三诗词,她心中已有了定夺。
今日购买簪花的金银也早已准备妥当,然而簪花虽多者为胜,但每位花魁身后的贵人都不缺钱财。
真正的关键!
在于书院先生和朝中重臣手中的簪花数量。
他们的投票,才是决定花魁娘子归属的天平。
这定场诗尤为关键。
燕王下面的门客其中也有书院先生,其中三词也是极为出彩。
剩余群芳宴上其余的人所做,都是由司仪送上,然后再有燕王门下的清客先行查阅,以免错过佳作。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不过!
往年来在群芳宴会少有能称足的诗词,毕竟各花魁网罗的才子都是早就得知诗题,已经做足了准备。
公孙娘子随意翻看了几送上来的诗词,不禁感到有些失望。这些诗词大多老生常谈,缺乏新意,索然无味。
公孙娘子见第二位花魁表演已经到了中场,就是她再次上台报出今日的三定场诗。
公孙娘子见此,似乎也没有满意的诗词,已经准备换一套罗衣,把已经原先准备好地位诗词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