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一处支流上,一个班的士兵扛着沙袋,迅速地冲到河岸,将沙袋摞在岸边的“小山”上,再赶紧跳下去,去扛下一袋。
黄河的水位本来就非常高,泥沙堆积非常严重,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悬河,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块碎片好巧不巧落在了黄土高原,这就尴尬了。
刚开始,碎片倒是没影响到黄河,大家当时忙着疏散附近的民众,也没工夫关注别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就渐渐变得有点不对劲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太阳碎片的温度是非常高的,这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将灼烧附近的动植物,将周围区域变成死地,这一点针对森林尤其危险,时至今日,都还有不少人在庆幸,当初没碎片落到大兴安岭或者云南,华北平原之类要命的地方,否则,余波怕是没这么容易就平息。
——前些年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大家可都还历历在目呢!
而除了“对植物特攻”之外,另一个后果,就是会让大地晶体化。
上过高中化学课的人,应该都清楚玻璃的制造方法,二氧化硅在高温灼烧下,会变成透明的晶体,而砂石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那么,问题来了,还有什么能比太阳碎片的温度更高的?!
这也就使得,太阳碎片坠落的地方,中心是会变成一片焦黑,可稍微往外一点的位置,则是会慢慢晶体化。
说白了,就是地质变脆。
虽然有一点风吹草动的,大地都有可能碎给你看。
这种情况在黄河边上,那可真是太致命了!
黄土高原本来就水土流失严重,周围全是砂土,再被太阳碎片这么一搞,稍不留神,就是几十年前那场灾难重演的架势啊!
因此,接到报告后,上面立刻就重视了起来。
说起来,对于黄河的治理,其实年年都在进行,只是之前,因为情况并不紧迫的缘故,治归治,可跟其他的国策相比,上面在重视程度方面,还是略有不及的,而眼下,上面可就不敢再轻视了,立刻就召集了相关专家,商讨解决方案。
最起码,也得将太阳碎片对黄河的影响讲到最低,否则,恐怕就不得不考虑将黄河两岸的居民都迁走了。
——那损失可就大了!
只能说,万幸,太阳碎片坠落的位置是在一道支流附近,并不靠近主干道,否则,相关人员恐怕就要抱头痛哭了。
而眼下么,解决方案,专家们还在讨论,但为了保障人命安全,魏泰初还是先勒令军队在两岸修筑了一些防护设施,以免真发生意外了,措手不及。
数以万计的士兵扛着沙袋在岸边来来回回,自从接到上面的命令后,他们已经有两天两夜几乎没合眼了。
不敢啊!
水火无情。
鬼知道眼前这条大河什么时候暴雷?!
士兵们完全不敢休息,只想着趁灾难发生前,把防护设施修筑得坚固一点,再坚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