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清微微颔首,一脸郑重其事地回答道:
“没错,我曾在北境从军多年,亲眼目睹过那里的百姓遭遇蝗灾时是怎样想方设法来自救的。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和琢磨,对于如何剿灭蝗虫,多多少少也算略知一二。
只要诸位能听从我的指挥,严格按照我说的办法去施行,那么待到蝗虫大规模爆发之时,其危害程度想必会大大降低。
如此一来,兴许还能保住一部分庄稼,大家也就不必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地四处去当流民啦。”
老田庄的村民们一听说竟然有能够防治虫灾的办法,瞬间变得兴奋起来,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尤其是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们,更是一窝蜂地涌向大奎兄弟俩所在之处,将他们紧紧包围在了中间。
这些后生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恨不得直接把脑袋探到前面去;同时还竖起耳朵,生怕错过哪怕一个字。
不仅如此,就连平日里德高望重、处事沉稳的几位族老以及村长,此时也顾不上继续抽他们那爱不释手的老烟枪了。
只见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烟杆,瞪圆了双眼,目光如同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杜尚清的嘴巴上。
仿佛只要稍微眨一下眼睛,就会漏掉至关重要的信息似的。
“哎呀呀,亲家哟!您老人家就行行好,别再这么吊我们大家的胃口啦!
赶快把那个防治虫灾的法子给讲出来吧!”
月娥娘站在人群之中,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她一边用手不停地拍打着大腿,一边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要知道,此时此刻这小小的院子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里里外外足足挤了好几层人呐!
而且,为了招待这些突然造访的乡亲们,家里临时借来的那些板凳如今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眼看着就要被这群后生们给踩坏了。
万一真出个什么岔子,把这几张长凳弄坏了,以自家目前的经济状况,一时半会儿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铜钱来赔偿人家呢?
想到这里,月娥娘心中愈发焦急不安起来。
“蝗虫这种生物对于产卵地点的选择往往十分挑剔,它们通常会寻觅那些最适合自身繁衍后代的环境作为栖息之所。
就像在广袤无垠的湖沼区域,那里水源充足,周边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丛林以及各式各样的禾本科杂草,这无疑给蝗虫们提供了丰富多样且源源不断的食物资源。
同样地,在沿海滩涂一带或者河网密布形成的蝗区内,也能看到大量蝗虫在此安营扎寨。
因为这里不仅有着充沛的水分滋养着周围的植被,从而为它们带来足够的食物供应,而且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也恰好符合其生存需求。
除此之外,蝗虫对于所处的山岗位置以及山坡朝向还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偏好。
一般来说,它们更倾向于在那些地势较高但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安家落户,尤其是位于岗地向阳一侧或者半阳坡面的缓坡地带。
这样的地形既能够让它们充分享受到温暖的阳光照射,又不至于因陡峭的山势而面临太大的风险,可谓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