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小说

九月小说>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 > 第602章 半章(第1页)

第602章 半章(第1页)

钟会和沈堂主对视一眼,眼中均露出跃跃欲试之色。说干便干!钟会举着酒杯找到喝得正酣的舒长盛,跟他商议起合作成立商贸行的事。舒长盛刚当了爹,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一听钟会的提议,他虽没有立刻答应下来,但也表示会回去跟镖局兄弟商量一下。过了几日,舒长盛问宋芫要了灭霸帮的联络方式,亲自去了县城。半个月后,宋芫便听说威武镖局和灭霸帮达成合作,成立了一个商贸行,叫速骥行。速骥行除了承接各类货物运输,还利用灭霸帮在县城的人脉和地头蛇优势,打通了多条隐秘的商路。这些商路避开了那些重兵把守、时常盘剥过往商队的关卡,也巧妙绕过了乱兵频繁出没的危险区域,虽然路途稍显曲折,但胜在安全,能将一些紧俏物资顺利运往各地。宋芫起初有些诧异,没想到舒长盛的动作如此之快。不过这确实符合舒长盛的行事风格,一旦认定了一件事,就会雷厉风行地去做。这几年世道不太平,速骥行的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不仅在乾州站稳了脚跟,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周边几个州府。康瑞二年这年,风调雨顺,地里收成还算不错,二十亩地的棉花收成后,全部制作成棉衣棉裤送往北疆,到青翼军手上。但康瑞三年四年发生过几次暴雨洪灾,许多农田被淹,那两年几乎颗粒无收。加上北疆连年打仗,朝廷不断向下面征收赋税和徭役,许多百姓不堪重负,卖田卖地,甚至卖儿鬻女,只为换得一口饭吃。魏家。魏大哥见从魏陶儿那里榨不出银钱,便心生歹意,故意将小四小五几个小的卖给人牙子。魏陶儿虽离开了魏家,但暗中拜托邻居家帮忙几个小的,邻居也是心善之人,一直留意着魏家的动静。魏陶儿一收到消息,及时将他们买了下来,要不然真送到外地,连相见都难了。这几年魏陶儿攒下了一点积蓄,在作坊附近租了房子,安置小四小五,小四也有七岁了,魏陶儿询问过小四的意愿,便送他去学堂念书。庄子附近的村庄有村民卖地,宋芫就将他们的地买了下来,零零碎碎,几年下来竟然也有一千多亩地了,妥妥的一个地主老爷。卖了地的村民也没有其他去处,便留下来做了佃农。这一千亩地主要是种棉花土豆,棉花能够御寒土豆能够裹腹,是目前最适合这片土地且能满足百姓生存需求的作物。如今张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花生土豆,有多的地,还会种上半亩棉花,种子都是从宋芫领取的。第一年还只有石头、牛家、全子家等几家愿意尝试种植土豆。起初,村里其他人都在一旁观望,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这没见过的作物,种下去说不定就是打水漂,白白浪费了力气和土地。直到秋季收成,大家看到从地里拔出来一串串拳头大的果实时,全都傻了眼,心中满是懊悔与羡慕。第二年,不用石头再去动员,几乎家家户户都主动找他要土豆种子。这一年,张家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不仅土豆产量惊人,花生也获得了不错的收成。随着作坊规模越大,对油的需求量也越大,村里的榨油坊忙不过来,又招募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小伙当帮工,其中就有张二狗。那年榨油坊分红,每家都能三四两银子,正明叔捧着银子嚎啕大哭,要是小儿子还在,看到家里如今的光景,该有多好。他的小儿子被征去当兵后,就再也没了音讯,生死未卜。看到正明叔如此,周围的村民也不禁跟着红了眼眶。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年的日子实在太难了,天灾人祸不断,能有今天这样的收成和收益,实在是太不容易。后来,宋芫趁机提议在村里建一个集市,把多余的农产品拿去售卖。消息一传出,村民们纷纷响应。很快,集市就热热闹闹地开了起来。连周边的村落也被这热闹的集市吸引,原本冷清的乡间小道,如今整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集市上,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新鲜的土豆、饱满的花生、雪白的棉花,还有村民自家腌制的咸菜、晾晒的果干,应有尽有。张家村一下子变得更加繁华起来。随着集市的持续兴旺,村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手头逐渐宽裕,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土豆让他们能吃饱肚子,棉花则让他们得以抵御寒冬。而花生收成后,送到榨油坊,只用极少的部分当作加工费,便能换得香喷喷的食用油,让大家肚子里有了油水,日子愈发有滋有味。村民们不再为温饱与保暖发愁,便开始琢磨着改善生活。村里的巧妇们用自家种植的棉花,纺线织布,再染上鲜艳的色彩,做成色彩斑斓的衣裳和被褥。这些布料不仅质地柔软,而且结实耐用,很快就在集市上成了抢手货。村民们发现,这些棉布不仅能自用,还能卖个好价钱,于是都来找郑嫂子学习纺织和染色。宋芫瞧见这一幕,心中萌生了成立纺织印染合作社的想法。:()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