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年不到三十的顾雍摸了摸自己日渐稀疏的量,出着一声悠悠的叹息,背着手地转身离去,打算趁着难得被李基默许的休沐日,去寻张仲景调理一下五脏之气。
不得不说,顾雍对于李基的某些方面还是相当了解的。
鲁肃这一名臣,在其自荐加入刘备之前,李基就对其暗中有所关注了。
只是如今的刘备集团,早就不是曾经的草台班子了。
尤其是刘备称王,名义上对大汉朝廷进行重建后,即便李基身为丞相,也不可能说看好赏识某人就直接赐其高官厚禄。
更重要的是,随着刘备的势力日益壮大,鲁肃投效与否,本质上无足轻重。
不过在鲁肃主动投效后,李基正愁着以什么理由多给鲁肃加一加担子之际,恰逢顾雍那老油条将事情层层分包推到了鲁肃的身上。
如此一来,这无疑给了李基一个极好的借口。
即便李基因此破格提拔鲁肃,一众官吏羡慕鲁肃的运气之余,也只会觉得李基不曾轻视小官小吏,对不起眼的下属也是体恤有加。
案牍之事,确实是既劳形又伤神。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在如今的诸州郡均走向平稳的展下,即便有着顾雍分担,每日汇总到李基面前的公务依然多如繁星。
没有一个合格的帮手,李基想要放心地多余些精力出来都是不易。
原本李基已经在斟酌是否将诸葛亮从豫州调回,让诸葛亮正式及冠出仕后,就直接担任丞相属官继续处理政务的。
鲁肃的出现,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替代人选了。
尤其是与顾雍那渐渐“人老,实话不多”的情况不同,鲁肃那才是真的“人老实,话不多”的典范,埋头就是干的好官。
翌日,李基踩着点到官署点卯之时,鲁肃却是早在一个时辰前就到了,且自地熟悉起各种事项。
这让李基心中甚是满意,在鲁肃感激涕零的反应下,不断地重用着鲁肃。
鲁肃的治政之才,可谓当世一流。
在李基培养了半个月后,用起来已然是相当的顺手,大量下面递送到丞相面前的公务,鲁肃都已经能处理得相当妥当。
这也终于让担任丞相后的李基,多了几分闲暇的时间,不用再终日埋于案牍之中。
而闲暇下来的李基,除了偶尔与刘关张相聚饮酒外,倒也能偶尔抽一抽空去仁德书院教导一下自己的其余门生,免得一直放养。
在又一场寿春的初雪降下,李基抵达仁德书院之时,周瑜这一个“旁听生”倒是很自觉地又到了。
对此,李基倒是习以为常,听之任之,周瑜也渐渐自觉地主动向李基执师生礼。
不过在此次李基授课结束后,周瑜却是主动上前见礼,然后满脸愧色地开口道。
“丞相,瑜一故友,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莫与为对。不久前瑜与其辩论大败,被其请向丞相荐才,故斗胆厚颜至此,请丞相责罚。”
这等情况,在依然是以察举制用才的大汉却是相当的正常,李基自然也不会不给周瑜这么一个面子,便让周瑜将人给请了过来。
很快,一布衣葛巾但仪容却是相当出众的文士被请了过来,举止潇洒有度地行礼道。
“九江蒋干,拜见丞相。”
蒋干?
李基神色不变,眸光微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