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开门见山:“东棉株式会社对这个挺感兴趣的,哦,还有拉链式领带。”
田副书记相当尽职尽责,赶紧上场当模特儿,好吸引投资。
“不过他们专门做纺织,没生产线做这个。正好这回过来了,我就想问问,您有兴趣吗?”
伊藤家当然有兴趣。
一直做百货的人,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流行潮流,感受是最敏锐的。
因为在日本这个轻工业事实上已经产能过剩的国家,卖家有求于买家的情况下,掌握不好潮流趋势,会被市场迅速淘汰的。
现在伊藤诚敢肯定,这种拉杆式旅行箱,只要推向市场,就会迅速取代旅行箱。
因为它实在是太方便了。
包括拉链式领带,也绝对会有市场。
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哪怕已经打了几十年的领带,依然觉得打领带好麻烦。
那些初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子,虽然更加欢迎简单的拉链式领带。
叶菁菁看对方没有一口否定,赶紧趁机加码。
“我也知道,您是做百货销售的,不是开厂的,而且日本地价贵,人工也贵,开个厂成本好高。”
“所以我想的是,您要不要考虑一下,在西津直接投资办厂?”
“现在国内的政策已经变了,国家允许三来一补的贸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你在国内投资办厂,用地用工的成本都能大大下降,还不足在日本的十分之一。”
伊藤诚沉吟半晌都没吭声。
这两样新货品他都感兴趣,但要说为了进货专门办厂生产,那未免也太夸张了。
制造业和零售业,是两个行当,前者能做好,后者未必能摸着门槛。
叶菁菁却像是看不出他的犹豫,还在自顾自往下说。
“实话跟您说吧,我们其实能自己在西津开生产线,专门做拉链式领带和拉杆式旅行箱。但国内目前没市场。”
“走出口吧,中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可以让东西卖出应有价格的伙伴。”
“我们可以做代工,产品贴伊藤百货的标签。”
“招工要什么标准,也由您定。”
伊藤诚被吵得头疼,做了个手势:“让我考虑考虑。”
他的妻子也笑着招呼客人:“那我们先吃午饭,一边吃一边聊吧。还请大家多多指教,看我的中国菜做的怎么样。”
大家瞬间激动起来。
中国菜啊!
说实在的,在日本待了大半个月,他们可真怀念中国菜。
不是说日本东西没办法下嘴,人家也有不少好吃的。
但中国人就是长了中国胃,三天不吃家乡菜都想死了。
伊藤太太手艺不错,一品锅和清蒸鱼都原汁原味,口感甚妙。麻婆豆腐偏甜口,咕咾肉酸酸甜甜,青椒肉丝用的是牛肉,但炸茄盒里倒是放了猪肉,蛮香的。
得亏餐桌足够大,又有转盘,不然三十四个人还真坐不下。
上了饭桌,饭菜可口,大家的话自然多了起来,气氛愈发热闹,但谁也没说公事,就闲聊。
直到酒足饭饱,叶菁菁跟着田副书记和伊藤诚去书房说话时,才再度加码:“伊藤先生,我们跟您兜个底儿吧。国内现在三来一补这块还是空白,您做了,您就是能上共和国历史的人,何家族谱都要给您单开一页。”
伊藤诚波澜不惊的面容终于压抑不住激动。
中日两国国情不同。
日本人认为入赘很正常,完全谈不上丢脸。
但他身上流的是中国血啊,倒插门等同于吃软饭,是吵架都能被人一句话摁到死的存在。
单开族谱,能上国史,伊藤诚的喘气声都不由自主地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