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朝堂之上。最近秦国的朝会开得格外频繁,似乎每一个被燕国入侵的国家都是这样的,每天汇报军情,商议对策。这才是正常的,若是敌国都快打到国都了,皇帝还不管不问,在后宫寻欢作乐不上朝,那就不能算是昏君了,那叫傻子,脑子不正常。秦国的朝会,开到很晚才结束,几乎都快要到中午了,正要散朝的时候,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送了过来。八百里加急只是形容词,军情最紧急的程度,任何人不得阻拦,拦者诛九族。斥候快马加鞭,一路畅通无阻的骑马来到了正殿的前方,快步跑到了大殿之中,单膝跪下说道,“启禀皇上,大事不好了,燕军突然间出现在了五十里外,预计傍晚就能抵达咸阳城外,请皇上定夺!”此言一出,秦皇与满朝文武大惊失色。“燕军怎么来的这么快,前两天不是还在苍陵郡的郡城吗?怎么突然间就跑到咸阳了?”“难道来的全都是骑兵吗?跑的这么快。”“燕军难道是飞过来的不成吗?”“这可如何是好,燕军怕不是明日就要攻城了吧。”“我们能打的过吗?”听着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秦皇脸色都有些黑了,冷声喝道,“都安静,先听斥候把话说完,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众臣安静了下来。秦皇问斥候道,“燕军来了多少人马,是骑兵还是步兵,都说清楚!”“启禀皇上,燕军来的都是步兵,没有骑兵,燕军的白马军骑兵前两天就从咸阳城外面绕过去打川军了,这个之前汇报过啊。”“汇报过吗?你们给谁汇报的?”“是……是大帅啊。”斥候小心翼翼的说道。他预感到自己好像是闯祸了。果然,秦皇的脸色瞬间便阴沉了下来,说道,“这么大的事情,郑平安这厮,竟然不汇报给朕,成何体统!若不是这次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需要直接汇报给朕,这厮是不是还要把燕军到来的消息瞒下去!来人,传郑平安,让他速来觐见!”门外的侍卫一溜小跑出去了。“你接着说,燕军总共有多少人!”“回皇上,燕军数不清有多少人,小人就看见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从山里面冲了出来,正在急行军往咸阳这边赶路,估计傍晚就能抵达。他们好像没有携带什么辎重营帐之类的东西,就拿着武器冲过来了。”丞相闻言心中一凛,说道,“皇上,不好啊,看燕军这架势,是打算连夜攻城啊!”太尉轻笑一声,说道,“不至于不至于,丞相太过于危言耸听了,苍陵郡距离咸阳足足近二百里之遥,燕军算是今天,仅仅用了三天就赶到了,说明他们一路上急行军,昼夜不停赶过来的。试问燕军一路上急行军过来,走这么远的路,怕是刚刚走到咸阳城下,便已经筋疲力竭了,哪里还有余力来攻城呢?更何况,晚上攻城多有不便,他们何必要挑灯夜战呢?他们定然会安稳休息一晚后,养精蓄锐,明日再攻城!”秦皇闻言,点了点头,说道,“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一天一夜的时间,来加紧稳固城防吗?”御史大夫有些担忧的说道,“皇上,听说燕军有火炮利器,善于破开城门城墙,我们能够守得住吗?据说以前燕军攻打城池,无论是都城,还是郡城、县城,都是一日破城,从来都没有超过两天的。昨日东边刚刚传来情报,燕军刚刚渡过洛水,来到洛阳城下,那魏皇就迫不及待的赶紧投降了,在燕军破城之前就投降了。显然,魏皇也是知道燕军火炮之利的,似乎防守不是个合适的举措啊。”此言一出,众臣也都纷纷点头。一个军部大臣(太尉下属)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臣同意太尉大人的意见,燕军一路赶来,人困马乏,士兵疲惫。我们早就探明,燕军之中,粮草不多,士气不旺。燕军主帅又自毁长城,逼迫食不果腹的士兵,过来轻装上阵拼命,简直就是在找死!而我咸阳城中,有百姓数十万人,若是被燕军破城,则民心军心不稳,朝廷威严丧尽。不如我军趁着敌军疲惫之际,以逸待劳,出城迎战,一举击垮燕军,将燕军挡在城外。这个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是我军击败燕军的大好时机啊!”此人的话,瞬间给了秦国文武大臣一个新思路。“对啊,之前我们畏惧燕军如虎,可如今燕军孤军深入,疲惫不堪,正是一举歼灭他们的好时机啊。”“川军不是就在南边不到百里之外吗?让他们速速行军,与我军两面包抄燕军,此战必胜!”“我们有三十万大军,川军有四十万,加在一起七十万大军。而敌军,只有三十多万人。不管怎么说,七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对,要主动出城迎战,我们先挡住燕军,和他们交战,然后让川军过来帮忙合围。”“是啊,此战可胜啊!”就连秦皇,也都觉得此计可行,连连点头道,“诸位爱卿所言有理,燕军疲惫不堪,我军兵强马壮,正是主动出击的好时机,诸位说说,我军派多少人出击最为合适?总不能,把这仅剩的三十万大军,全都派出去吧?”于是众人又接着商议。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守军主帅郑平安,从军营赶了过来,一溜小跑的来到了大殿中,单膝跪地道,“末将拜见陛下!”见到郑平安进来,众臣也不再讨论了,纷纷看向他。秦皇冷冷的看向他,说道,“郑平安,朕问你,两日前,燕国的白马军,从咸阳城外绕了过去,去阻击南部的川军,有没有这件事情?”郑平安闻言抬起头,惊讶道,“耶?皇上,你咋知道的捏?”秦皇满头黑线,强忍着一剑砍死他的冲动,说道,“还朕是怎么知道的,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汇报!为什么朕今日才知道!”:()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