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黄金之城
宽广的高原内,一条大河向西南流淌,河水呈现出暗淡的灰色,毫不起眼地蜿蜒在黄绿色的大地上。
河流上游,一座新兴的小城坐落在高地上,小城没有城墙,城市规划也显得杂乱无章,各式各样的房屋和帐篷散漫地分布在小教堂周边的几条街道上。
这里位于南部非洲,这座小城隶属于新色雷斯殖民地,是东罗马移民在南非高原上建立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城市。
新色雷斯是东罗马帝国展最久的大型殖民地,也是拥有移民最多的大型殖民地,每年都有几百人被流放至此,他们必须面对穷凶极恶的野兽,面对变化无常的天气,面对难以交往的原住民,最初几批流放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几乎十不存一。
但是,随着流放者的增多,情况生了不少改变,农田被开垦了出来,庄园被建立了起来,小镇和港口被建造了出来,曾经凶狠残暴的食人野兽倒在了火枪下,曾经布满未知疾病的密林被烧了个干净,曾经野蛮如兽的科伊桑土著在教士的带领下逐渐放弃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自愿或被迫地加入了文明世界。
医学的进步让东罗马移民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刚来到新色雷斯的垦荒者大概买不起价格较贵的金鸡纳树皮,但自东方而来的抗疟草药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新色雷斯政府在新色雷斯港附近种植了大量的黄花蒿,移民们也会随身携带一些草药种子,走到哪里,种到哪里。
现在,整个新色雷斯殖民地拥有三万余名登记人口,包括东罗马流放者,流放者与当地土著的混血后裔和皈依正教的科伊桑人,过一半的人口分布在西南沿海。
由于地广人稀,新色雷斯是压根不存在精耕细作的,每个人都有巨量的土地,完全不存在人地矛盾,每个人都只挑选最好的土地来占据,每一个定居点之间都隔着很远的距离,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新色雷斯版图扩张的度,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里,新色雷斯殖民地已经延伸到了高原内部,尽管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一览无余的无人区。
但是,过于零散的定居点也让新色雷斯的广大乡村成为了蛮荒之地与不法之地,法律与秩序仅仅存在于西南沿海的几座大城市中,城市之外的旷野上,桀骜之人挥舞着火枪纵马而过,牛仔们三三两两,驱赶着成片的牛羊。
对于这种情况,新色雷斯政府无能为力,东罗马帝国也无能为力,既管不了,也不想管,对于新色雷斯港和君士坦丁堡的资本家和商人来说,这些东西与大局毫不相干。
几年前,在帝国中央的指示下,一支官方探险队登上了南非高原,依照粗略的地图,在高原北部一条河流的附近建立了一座探矿点,几个皈依正教的大部落也跟随探险队迁移至此,充当外围屏障。
后来,这个探矿点很快便现了大量的黄金,几十座大大小小的金矿分布在外,除了金矿外,还有数十种珍贵矿产,探矿点迅被升格为城市,由新色雷斯政府直辖。
由于在泛滥期呈灰色,城市旁边的河流被取名为“瓦尔河”,由于最初的一批居民中有不少人都叫约翰,该城市又被取名为“约翰内斯堡”。
约翰内斯堡与其他定居点距离很远,当地除了黄金矿石,几乎不生产其他东西,所依赖的粮食由皈依正教的附属科伊桑部落提供,每年会有两支商队从新色雷斯港来到这里,用衣物,武器和工具交换淘金者们手上的黄金。
由于距离太遥远,约翰内斯堡虽然顶着“黄金之城”的名头,每年能为帝国政府提供的黄金并不算多,能够吸引来的淘金者也远远不及巴西的黑金城,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聚集区的扩展,终有一天,这里会展为鼎鼎有名的大城市。
一支商队穿行在通往约翰内斯堡的土路上,这片地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即使是在南半球的冬季,约翰内斯堡依然温度适中。
商队两旁簇拥着许许多多的护卫,他们的装备较为精良,每人都背着轻量版火枪,商队前后还各有一支科伊桑仆从兵,他们没有火枪,只是装备了一些铁质刀剑,战斗力算不上强,但在这片土地上,这已经完全足够了。
如果这是在墨西哥高原,或是在几内亚地区,这支商队肯定不敢如此大张旗鼓地穿越大片无人区,土著们虽然落后,但只要他们团结起来,依然能够凭借绝对的人数优势将少数殖民者彻底吞没。
但是,南非原住民是科伊桑人,一个肤色偏黄的种族,没有统一语言,没有任何文字,没有铁器,没有农业技术,甚至连部落制都没玩明白,尚处于最原始的氏族时代,由于极度落后的生产力和组织模式,他们的人口也并不算多,聚居点同样分散,各个氏族之间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同胞情谊”,他们慕强而凌弱,面对远道而来的东罗马移民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妥协,归顺,寻求庇护,打击其他氏族,而非团结,抵抗,同仇敌忾。
再者,对于南非科伊桑人来说,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对手——班图黑人。
班图人可谓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印欧人,原本生活在非洲中部,由于从外界得到了铁器技术和农耕技术,在各个层面上将周边部族远远甩开,逐渐从中非向四周扩展,剿灭其他部落,杀死男人,掳掠女人,不少非洲原住民种族还没等到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到来,就被班图人消灭和吞噬了。
由于班图人战斗力强而文明程度高,科伊桑人战斗力弱而文明程度低,新色雷斯政府选择扶持和同化科伊桑人,与他们签署保护协议,帮助他们应对班图部落的南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将他们引入东正教和希腊语的怀抱。
约翰内斯堡位于班图人南下的第一线,附近的班图部落已经不少,面向科伊桑人的“保护协议”在他们中间广受好评。
由于有教士的庇护,一个科伊桑部落在皈依正教后虽然得不到真正的平等地位,但至少也能被视为可接纳群落的一员,不会有人大肆屠杀,秩序依然存在,即使这种秩序十分脆弱。
如果一个科伊桑部落被班图部落打败了,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从粮食到艺术品到人口,通通成为他们的战利品。
商队中间,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骑在马上,与其他人的心不在焉或神经紧绷不同,他兴趣盎然地环顾着四周,时不时策动马匹,到路边的山坡上捡起几块石头,放进随身携带的布包。
“古斯塔沃先生,您到底在寻找什么?”
当古斯塔沃第五次脱离队伍又匆匆赶上后,一位年轻的科伊桑酋长忍不住看向了他。
“这里没有黄金,我们当时建造土路的时候,早就探查过了。”
“您该不会像那些初来乍到的愣头青一样,认为新色雷斯遍地黄金吧?”
“黄金?呵。”
古斯塔沃摇了摇头。
“我可没这么庸俗,对我来说,黄金也就是一种软而稳定的金属罢了,哪怕在火焰的烧灼下也不会生变化。”
“既然你知道我是来勘探矿物的,也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那就配合我,这件事与你无关,不必质疑。”
“整个约翰内斯堡的矿业安全都由我负责,任何私自采矿,偷藏矿产的行为都在我的打击之中,怎么叫与我无关?”
年轻人哼了一声。
“况且,你虽然携带着皇室的文书,也得到了新色雷斯联合商会的信任,但毕竟是个德国人,我不能完全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