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一兴旺,自然人口多,而且经济也会不错。
有钱有人的地方,自来是佛门最喜欢的地方。
而且佛塔在如今时代,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充当灯塔。
灯塔的存在,一来是为了便利海航,二来能在人文地理中,打下烙印,对于提升佛门的影响自然是极为有利的。
不过修建灯塔的耗费颇大,所以往往是佛门牵头,召集当地豪绅,募捐一大笔钱,将这事搞定。
若是官府来,豪绅们反而不愿意出钱。
当然,雄禅想修佛塔,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技术的问题。
余杭府如今最高的佛塔是金山寺的雷峰塔,塔高二十多丈。雄禅要想修建比此塔更高更坚固的佛塔,需要如今的工部和方仙道出力。
虽说这样高的佛塔,雄禅能一人之力将其摧毁,但他没法做到将其建设出来。
高大建筑的建造,从来都是一门大学问,而且对材料要求高。
事实上,汉唐的皇城,比本朝的皇城大。归根结底,和材料关系很大。
因为那时候巨木很容易获取。
现在的时代,已经找不到那么多适合用来造宫殿的巨木了。
徐青经由雄禅一提醒,明白修建灯塔的事,该提上日程,而且这也是消耗劳动力的方式。
朝廷没有余钱,不代表地方豪绅没钱,他们不是没钱,实际上是不知道怎么花钱。只是有时候花钱也是夺取权力的过程。
地方豪绅承担了官府的义务,自然也会争夺官府的权力。
权力不是靠一道旨意下来就有的,而是争夺出来的。
譬如前朝的刺史,如今的巡抚,最初的职责都是监察地方,但最后却成了封疆大吏,细细研究历程,都是一场经典的夺权大戏。
其背后的本质,更是朝堂和地方派系的权力争夺。
但时间一久,巡抚、刺史也容易成了地方派系。
于是有了巡按御史这些存在出来制衡。
这世上没有万世法,唯有以变化去应对变化。
徐青没有拒绝雄禅的请求,而是认真和雄禅商议此事。
雄禅也认认真真和徐青讨价还价。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余杭湾的佛塔,徐青确实能答应下来,但徐青的附加条件是给几个小海港修建灯塔,且不会用佛塔的名义。
任谁看到两位当世顶尖的人物,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都会觉得奇怪。
实际上,对于徐青和雄禅真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