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承,想必您应该听说过。经典茶饮直营店36家,加盟店300家,遍及华东、华中、华北多个城市,以及港澳台等多个地区。”
“我有些愧对中国好少年的身份,到目前为止,在学生会也只是一个小干事,勉强提前获得了保研和留校资格。”
“我想,我虽然很差,但是也在不断进步,应该有做苏颖朋友的资格。”
张翠娟的话,刚刚说完。
身着军校校服的王明,就带着藏青、王峰走了过来。
王明直接在张翠娟身侧站定,冲着柳青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柳阿姨,你好,我叫王明,同样是新生小组的一员。”
“我选择了军校,穿上了绿军装。”
“入校半年已经荣立三等功一次,且已经获得直硕名额,请问我是否有资格成为苏颖的朋友?”
王明言语客气,语气坚决。
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一个在校生能说得出来的。
尤其是其说到“新生小组”时的激动和自豪,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潘亿年的感激。
没错,就是感激。
若非潘亿年,现在的他恐怕就是一个泥瓦匠。
而柳青却是脸色微变。
本科军校生,外加在校期间个人三等功,一毕业就是一毛三。
如果读硕之后,极有可能就是两毛一起步。
25岁的两毛一,这放在任何一个军区,都将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只要脑子再灵活点,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甚至有可能冲击将星……
,!
然后是藏青、王峰。
这两人,目标明确。
一个计划未来走政途,借助中国好少年的光环,也在第一学期,就破格成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并提前拿下了直硕名额。
一个打算经商,直接瞄准了快递行业,并利用自身优势,获得了学校创业基金,近乎垄断了就读地所在城市的快递行业,并跟经典茶饮达成了互助合作,承担经典茶饮配料运送,开始向外拓展……
听着这些孩子近乎炫耀般的描述,柳青感觉两脸发怵。
这些孩子,每一个放在各自领域中,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只要自己不作死,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可现在,这些孩子竟然全都汇聚在潘亿年身边。
凭什么?
潘亿年这个泥腿子,凭什么?
柳青难以接受,气闷得心口发闷。
可还没等他回过神来,一个姿容、气质不比苏颖差的女孩,穿着绿军装,俏生生地站在了潘亿年右侧,示威似的,冲着她敬了个军礼。
“柳阿姨,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
“不,我还是自我介绍一下吧,毕竟柳阿姨之前从未正眼看过我。”
“我,陈凝凝,我爸就是您口中那个不务正业的陈安然。”
“哦,对了,我爸跟潘亿年还是结义兄弟。”
说到这,陈凝凝有点气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