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韩度说,“各位,难道不是收到了圣人令,才聚集在此处的吗?”
圣人。百家宗主恍然,他们交谈至此,还没见到圣人呢。
又是一声雷暴,照的天地苍雪般大亮。
众人循声看向窗外,只见惊雷与暴雨的深处,走出白衣负剑的青年。他不避风雨,漆黑的眸比星辰还亮。
仙门的定海神针来了。他们的心无端定了。
谢衍抵达之前,安排过儒门三相与七贤,让他们先带着儒宗门人行动起来。
以儒宗入世行走多年的威望,如今世俗政权就算生出弃民之心,也被圣人的名望强压着,无条件配合完成他们的疏散与迁移行动。
谢衍走进内室,于最上首处落座。他扫视一圈,大致对那些即使接到圣人令,也并未应召到来的修士心里有数。
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没有时间去管避世胆怯之辈。
“圣人。”百家宗主们见礼。
“诸位,等很久了?”谢衍也没有避讳这一身风雨,将山海剑置于桌上。
入世之人,亦栉风沐雨。
哪有他例外的道理。
“圣人,今日之风雨,天道可曾有指示……”
众人如此发问,也是不安,想要从号称“天问先生”的圣人这里求得宽慰。他们还在期待天道宽仁吗,或许吧。
谢衍却微微冷笑:“问天?不曾。”
他答的简洁利落,众人一时沉默。
“倘若诸位面临狂风骤雨,仍在祈求天道宽仁,放过世间生灵。那么今日,衍与诸君,或许不该在此地会面。”
谢衍难得这样凌厉,毫不留情面,“……不如各自回山,对着天道祈祷,求这场雨早日停止,才是正道。”
百家宗主们为先前的犹疑而羞惭不已,纷纷以袖遮面。
谢衍淡淡道:“上古时,人族从不缺少对抗天命者。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上古仙神遗风,今安在?”
“中洲百姓供奉我等百年千年,仙门难道已堕落到食尽万民供养,却在天灾时推三阻四,满口道德文章,将一切寄望于天命?”
“与天道对抗,敢问今日诸君,有没有这个觉悟?”
一席话,掷地有声。
“我等前来赴约,就是不肯独避风雨。”
墨非率先道,“圣人请示下,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
“入世还是避世,自古就是个难题。”药王决明子朗然一笑,“但是,圣人啊,我们都站在这里了,还需要问这个答案吗?”
谢衍见他们不退缩,也笑了:“自然不用。”
千年的风雨同舟,百家的心到底是齐的。
他开始快速简略地说明情况:“吾已经派遣儒宗门人前往各地,说服俗世政权,着手将中洲平原腹地的百姓向南方高地迁移。”
谢衍此番晚到,也是在受灾最重的区域御剑疾行,研判过这场水患的规模。他早已知道,这不同于平常的汛期,而是天道主导之下,六千年难遇的大洪水。
最先受影响的是中洲,因为中洲地势最低,平原最多。
倘若暴雨一直不停,迟早东洲、西洲甚至北渊,都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昭昭天命,仅凭人族奋起反抗,能战胜吗?
试试才知道。
谢衍转头,声音泠泠,“十日,最多十日,清江、怒江和沧澜江主干附近的村落城镇,必须清空。这是最底线。”
“倘若俗世政权迟滞不动,仅凭儒宗无法完成这一要务。百家宗门,可有多余人手,能及时顶上?”
“百姓安土重迁,怕是不肯背井离乡,更何况这等同于弃下家产、田亩甚至是祖地。”
韩度见他毫不动摇,忧虑道:“……何况,就算是俗世政权,想要主导这么多百姓迁移,而不产生动乱,实在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