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会是在此情此景见面。
而且,丘先生还是一幅温和无害的模样。“感觉你长得比照片上的还要帅啊。”
丘先生笑眯眯地看着许青山,开口夸奖道。
“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许青山?”
丘先生直呼许青山的名字,但没有什么冒犯的意思,他们两确实并不亲近,没有什么只喊名的道理。
“确实是第一次见面,我很荣幸能见到您,但也很意外。”
许青山直言不讳,他现在也缓过来了,拉开椅子面对着丘先生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气场丝毫不弱,自信又谦逊。
“啧,你倒是要比田刚那家伙有风采不少。”
丘先生眯起眼来打量着许青山,突然直接冒出来了这样一句评价。
这话可不好接。
不管是和谁聊天,突然冒出来一个对自己老师的评价,而且聊天对象还是这位的情况下,不管许青山回答什么,都很容易惹来非议。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可许青山是什么人?
就算坐在他的对面的是丘成桐,他也不会有任何畏惧的心理。
只见许青山微微一笑。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过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能田师确实长得没有我帅吧?也有可能是和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的身份不同。”
许青山并没有直接回答丘先生的话,而是看似毫不相干的绕了一大圈。
但他这样的回答也表现了他在面对邱先生的时候自己的态度。
所谓的因效应,就是许青山在说丘先生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太过于依赖刻板印象,并且在许青山称呼田刚为田师的时候,就意味着许青山现在是旗帜明确地要为田刚站台。
最后说身份,有两重意思。
一重是说丘先生仍旧以看学生的眼光看田刚,而在看自己的时候却正常了。
另一重则是,田刚是你学生,哥们我可不是。
话里话外,都是软钉子一般的回应。
许青山这话说出来,其实都已经做好丘先生摔脾气走人,回去以后直接在网上大写几千字,或者接受一个采访,狠狠地喷自己的心理准备了。
但是却见丘先生听到自己这么一通话后,先是意外地看着自己,随后又笑了起来。
“许青山,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
许青山:?
别。
这不符合您老的人设啊?
怎么一点攻击性都没有,还这种态度,那反而显得我攻击性很强的样子啊?
丘先生见许青山没有吱声,笑着摇了摇头。
“如果你是想要帮田刚出气,那没有必要,那是我和他之间的事情,就算你去问他,他也不会把对我的私人情绪传递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