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除了常规的蔬菜直接在村里采购,蓝成钢还带回来不少干菜,如各种干货海菜之类的。
需要的荤菜,各类鱼肉海鲜之类的,为避免天气热不方便存放,则等确定好菜单之后,明天让蓝翔从市里采购拉回来。
商量好一切事宜后,陈支书和赵大厨就离开了。
两人刚走,又有亲戚上门,来的是蓝成钢未出五服的同族亲戚,也姓蓝,蓝燕应该喊表姑的。
蓝表姑手里拎着一只大鹅,后面跟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喊着李春兰的名字笑呵呵的进来,“春兰,你家没养大鹅,我给你拿一只,你用铁锅炖了给蓝燕补补,她用脑肯定辛苦。”
“她表姑,那怎么好意思,你们辛辛苦苦喂的,我们一回来就捡便宜,你快拎回去。”李春兰赶紧推辞,一只大鹅也值不少钱,咋能白要。
这两年,村里好多村民学着蓝家养鸡场,大力发展禽类养殖。不少勤快人跟着养鸡,多的养几十只,少的养十几只,只要品质好,一出栏可以直接卖给养鸡场,算是不愁销路。
因为村里的环境不适合养鸭子,鸡的价格只能按批发价,卖不起价,就有聪明人,另辟蹊跷养鹅,鹅的价格上比鸡要高很多。蓝成军做主也收活鹅,转手送到加工厂,或加工成副食,或供货给饭店超市,赚的不多,也算是帮帮乡亲的忙。
只是鹅的食量很大,吃的很多,一般人觉得太费功夫懒得养,多是家里条件差的或是劳力多的,愿意多花功夫割草逮虫子的才会养,就为了给家里多增加一点收入。
蓝表姑一家就是这种情况,蓝表姑的丈夫早年上山砍树摔断了一条腿,走路一瘸一拐的,不能出门打工挣钱,在家也干不了重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就养了不少的鸡鹅。
这种情形,就算李春兰看出蓝表姑可能有所求,也不能白要人家的鹅。
蓝表姑面露不好意思,“春兰,我是有事求蓝燕帮忙。小文,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快喊人说话。”
跟着她一起来的男孩就开口喊人,说明来意,“舅娘,表姐。我下半年升高三,想借表姐的复习资料,不知道方不方便?”
李春兰稍稍提起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还以为是什么事呢?自从自家生意越来越好,求上门来都不少,想让安排工作的,来借钱的,层出不穷。
不答应吧,得罪人,说发达了看不起穷亲戚;答应吧,有一些人的要求实在是离谱,所以李春兰和蓝成钢回来的越来越少,村里这一摊子事都交给蓝成军,遇到这种求办事的,蓝成军就推说做不了主。
她就怕蓝表姑是上门来借钱的,不好推辞。开了这个口子,其他人就会闻风而来,就没个头。
既然是来借复习资料的,那就好说,“咋不方便呢!你表姐早就想到了下面的弟弟妹妹可能用的上,复印了好几份拿回来。没想到小文这么快就升高三了啊,听说你成绩不错,好好学,争取明年考个好大学,你爸妈就熬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