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声吸引了周边村民,青红砖瓦房里的不少人都探出头来。
“竹筛子怎么卖?”
“五文钱一个。”姜姀道。
白水村的村民条件都好,卖得太便宜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做出来的东西品质不好,入不了她们的眼。所以便不能按照先前竹簸箕那般定价,尽管竹筛子做起来耗费的工夫比那个还少。
来人拿起一个在手上掂了掂:“还行,看起来挺结实的。”
“那肯定啊。先前我们在隔壁村子已经卖过一波了,买了我们家竹编的各个儿都说好。”
“能不能再便宜点。”
姜姀把价格抬高为的就是这个,总得给人家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嘛。毕竟有钱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要是自个儿能把价钱砍下来,反倒会让他们心里头高兴。
她还是用的老策略“您想要的话,八文钱卖您一对。或者您看看里头的背篓。背篓六文钱一个,您若打包了买,给个十文凑整就好。”
那娘子面上笑了下:“你还挺会做生意。就照你说的罢。我要一个竹筛子一个竹筐。到时万一坏了怎么办,你可要告诉我你家住哪儿,到时我去找你,可不能赖账。”
“嫂子您放心。我住在大罗山的山腰上。只是山上山下脚程不短,您怕是很难找到。不过我每隔一阵子就会下山来采买,到时还会做新的竹编卖。咱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后续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上门解决。”
“那好,那我就信你一回。”
那人捧了两个竹编在怀里走。
本以为这趟是开门红,没想到此后的营生一直冷冷清清。大约是来白水村叫卖的人多,他们对这种往来的商贩相当习以为常。
行走途中,有一布衣娘子拉开院门将他们喊住:“哎,小娘子。可有什么新鲜好玩的玩意儿卖。”
“有竹筛子竹簸箕,竹筐和背篓,您看想要哪个?”
“就这些了?小孩子玩的玩意儿有吗?”
姜姀从挑筐底下挖出来两个竹编球递给她:“只有这个。我那儿工具有限,做不出精巧的小玩意儿。您看这是您想要的吗?”
那人也不伸手接,皱着眉摇了摇头:“这些县城里都有,算不上新鲜。没意思,就这样罢。”
她啪的一声把门关上。
姜姀难得吃上一顿闭门羹,心里颇有些灰溜溜的。
不过她说得很有道理。想要竹编卖得好,就不能只卖这些传统常见的玩意儿。要不然光是竹簸箕竹筛子之类家里头常见的器具,没下山几趟就能把周围的村子都覆盖了。
一个竹编三年起用,等过了这阵她们卖什么呢。是时候想想新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