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天夜里,江秋月还在睡梦中,突然感觉床在摇晃,把她吓醒后,确认不是幻觉,赶紧开门去拉灯,“妈快起来,地震了!”
她又跑进房间里,“南南北北,卫国卫兰,你们快起来,地震了!”
几个孩子还在睡梦中,就被江秋月塞了衣服,江秋月先抱着林南南,再拉着边上的陈卫兰往外跑。
孙凤英反应过来后,也拉着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因为太着急,他们连鞋子都没穿。
跑到院子里后,陈卫兰蹲着吐了起来,江秋月绕到后门去喊伍双双一家。
这时其他人家也陆陆续续亮了灯,好些人感受到地震也跑到路上。白勇今天不在家,就白筝姐弟在,两小孩还是听到别人喊地震才跑出来,两人吓得一直掉眼泪。
孙凤英看不过意,过去拍了拍白筝的肩膀,把自己棉衣给白筝披着,“别怕了,咱们跑到平地上就没事了。”
而且这会感受不到地震,应该是附近什么地方的地震比较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多在外面等一会儿。
江秋月把伍双双一家都喊了出来,回来时看到婆婆没穿棉衣,跑回家拿了棉衣鞋子,“快穿着,这会最冷的,都别冻感冒了。”
林北北还晕乎乎的,江秋月帮他穿好衣服。林南南则是自己穿好棉衣和鞋子,但江秋月还是帮她整理了一下。
一旁的白筝看着江秋月那么细心地对林北北两个,鼻头有些犯酸,要是她妈妈有那么温柔,那该多好。
看着瑟瑟发抖的弟弟,白筝也跑回去拿了棉衣,把孙凤英的棉衣还了回去,“谢谢你,孙奶奶。”
“不客气,你们今天别睡了,要是害怕到我们家里来,大家一块生火烤洋芋吃。”孙凤英知道赵淑芬的一些事,不过人家妈的事,牵连不到孩子的身上,平常她看白筝这两孩子还算有礼貌,要是把他们留家里出个什么事,她心里过意不去。
离天亮还有三个小时,有些人回去睡觉,有些人不敢去睡,或者留下人守夜。
江秋月在院子里升起火堆,她不放心去睡觉,刚刚广播响了,让大家今晚注意,已经加派士兵巡逻。
林北北和陈卫国倒是有精神,他们忙着烤土豆,有意思得很。林南南则是困困的,江秋月让她靠在自己的腿上睡,拿来家里的毛毯。
幸运的是,一晚上过去,他们都没再感受到余震。
天亮了后,林北北拉着陈卫国出去打听消息,孙凤英看江秋月辛苦,说早饭就不做了,今天去食堂吃饭。
江秋月拿出收音机,从新文里知道,在离海城三百公里外的地方发生了5。8级地震,她听得直皱眉,林峥嵘好像就在那附近。
吃过早饭,江秋月去找了王政委。
王政委办公室里人来人往,今天格外忙碌,“秋月是你啊,你要问峥嵘的事是吧?他暂时回不来,要在余县参加救灾。你先回去吧,带着孩子们注意点,这两天还可能有余震。”
证实了心中想法,江秋月心头一紧,“王政委,峥嵘他没事吧?”
“你放心,他今早还和我打电话汇报工作。”王政委道。
有王政委这句话,江秋月才稍微松口气,回家和婆婆说了这个事,孙凤英还是不能安心。
“娟娟肯定也要带队就救援,我这心里七上八下,总怕出点什么事。”孙凤英担心儿子,也记挂女儿,“希望他们都能平安。”
江秋月也在心中默默祈祷,从来随军起,她心里就有林峥嵘,他们在一线支援,她去不了一线,只能在家里等他们回来。
不过第二天,妇联的人来敲门,说余县现在缺乏物质,天气又冷,他们组织妇女一起做棉衣。江秋月立马报了名,这种时候能帮忙做点什么都是好的,不然在家里坐不住,心里慌得很。
除了缝棉衣,食堂还蒸窝窝头,这边蒸好送去,热一热就能吃。有时候饿得很的,都来不及热。
这时候整个家属院齐心协力,干完家里的事,全都去帮忙。
连林北北这些小孩,都不出去玩了,都帮着挑棉花籽。就这么过去一周,棉衣和窝窝头一批又一批地送到余县,等朱彩霞宣布不用做了时,大家觉得这个事差不多要结束。
而江秋月也听人说,有部队从余县撤回来了,她心里盼着想着,希望林峥嵘能回来,她今年连腊肉都没做,根本没时间去买肉。
在林峥嵘回来之前,江秋月先收到了林峥嵘寄回来的包裹,包裹里有一盒雪花膏,还有一盒珍珠粉,和三件衣服,都是商场里很难买的大衣。
看到大衣,江秋月忍不住红了眼眶,这人每次都给她和孩子们买,唯独没有买他自己的。
孙凤英出去打了电话回来,看江秋月悄悄抹眼泪,过来宽慰道,“我刚给家里打电话问了,峥嵘的部队在回来路上了,娟娟是医生,要继续留在当地。”
只要没有余震,就不会有危险,等情况稳定点,她该回家看看了。本来还说好,等峥嵘回来,一块去高家过年,现在这种情况就不好说了。
江秋月点点头,“嗯,我们等他回来就好。”
她擦了眼泪,等孩子们回来,让他们去试试新衣服。看到陈卫兰姐弟眼里有羡慕,她笑着摸摸他们的头,“寄包裹的时候,舅舅不知道和你们是一家人。回头安全了,我带你们去城里也买新衣服。”
听到这话,陈卫国的眼睛瞬间亮了,陈卫兰则是客气地说不用麻烦,她爸妈也会给他们准备新衣服。
“意义不一样,你们爸妈买的,和我们买的不一样。”江秋月摸摸几个孩子的脸,“你们去洗手吧,饭菜已经做好了。”
吃过饭后,几个孩子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听收音机,因为现在还不确定地震结束,所以家里大人都不让他们去外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