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吴启玉注意到吴尚的呼吸变得平稳许多,于是保持沉默,安排人手守在门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元娘喝完两杯茶后,再次进入房间,与燕娘一同使用艾条对伤口进行熏灸。
“艾草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功效,但我从未见过有医生将其用于外伤治疗。”王太医带着疑惑询问。
“我师傅在乡村行医时,药物十分稀缺,但艾草却随处可见,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储备一些。对于外伤,农民们通常会用艾草熏烤,以防止红肿和化脓。因此,在处理伤口时,我师傅也会采用这种方法。”元娘一边继续熏灸,一边向王太医解释。
在乡村,医疗资源匮乏,艾草往往被视为灵丹妙药。王太医长期居于高位,自然对此不甚了解。
到了夜晚,吴尚幸运地没有发烧,意识也恢复了清醒,还喝了一些热粥。元娘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第二天一大早,元娘再次为吴尚施灸,发现伤口已经开始结痂,吴尚的精神也有所好转。王太医暗自惊叹,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姑娘竟有如此医术。
刘堃也来探望了一次,看到吴尚身上遍布的伤痕,心中不知在思量什么,难得地没有发表意见。
王太医年事已高,这几日也颇为劳累,吴启玉准备了谢礼,派人送他回府。
到了晚上,元娘见吴尚病情稳定,便安排仆人细心照料,自己则回到院子更衣,稍作休息。
刘堃也认为吴尚已无生命危险,短时间内吴家不会为难元娘,于是留下一名婢女照顾,自己也返回了府邸。
夜半时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翠玉应声开门,只见一名仆人急切地喊道:“大小姐,快,大少爷情况危急,需要您立刻过去。”
元娘一听到敲门声,便有种不祥的预感,迅速起床穿衣。仆人的叫喊声让她心头一紧,她未及梳理头发,便急忙向劲松院奔去。
进入吴尚的卧房,元娘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吴尚浑身是血,吴启玉在一旁怒吼着仆人。见到元娘,仆人们纷纷投来求助的目光。
元娘顾不得吴启玉的怒容,迅速上前掀开吴尚的衣服,发现那些伤口已经全部裂开。尽管吴尚尚存气息,但面色苍白如纸,情况显然极为严重。
她迅速打开药箱,取出一瓶药粉,小心翼翼地撒在吴尚的伤口上,随后指示仆人用布条紧紧按住。
接着,她拿出一颗药丸,试图让吴尚吞下,却发现他已经陷入昏迷,无法吞咽。
“尚儿,我的尚儿啊!”杨老夫人的哀嚎声从门口传来,众人心中更加不安。
“参汤呢,快端过来。”元娘额头上已见汗珠,刚为吴尚把脉,脉象几乎不可察觉,十有八九是回天乏术了。
但她仍需一试,幸运的是吴府常备人参,她命人立即准备。
不久,燕娘挤过人群,端来了参汤,另一只手拿着鹤嘴壶,协助元娘将药液喂入吴尚口中。
然而吴尚已无法吞咽,药液顺着嘴角溢出,药尚未喂完,吴尚的手已无力垂落,停止了呼吸。
屋内顿时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吴启玉难以置信地凝视着吴尚。
这个孙子,他的第一个嫡孙,也是他寄予厚望的孙子,他抱着那个曾经一字一句启蒙的孙子。尽管自己政务繁忙,对他的管教不够严格,导致他常在外游荡,但吴启玉始终相信这个孙子终将改过自新,他幼时是那么聪明,那么善解人意。
然而,如今他却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离世,这让他怎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快去,去宫里找太医,去太医院,找皇上,快去!”吴启玉急切地推着一旁的仆人,命令道。仆人们都慌乱地向外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