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无需表达,浓烈的爱不代表很相爱,而如此并肩走过的陪伴,是烽火年代里一簇不灭的星火。
既有书生意气的清朗,亦含血色浪漫的悲怆。
他们的情感交织着革命者的铁骨与诗人的柔肠。
泛黄信纸上的泪痕,比任何情诗更惊心动魄;两人在陶然亭的初遇,是两株傲雪红梅的相映,婚宴上的《新青年》,红烛映着《宣言》的扉页。
随身携带的军事地图,叠印着妻子手绘的故乡星象图;教子用的《平民千字课》里,夹着早年考察时丈夫拾的红叶。
这是两股红黑墨水的交融!
陈瑾的头顶洒下了一片的红,而朱颜曼兹也如黑墨般隐去。
红为热血,黑为长夜未央,最终在历史长卷上洇出“牺牲”二字的苍劲轮廓。
这种爱情早已越儿女情长,成为理想主义的活体标本:当藏于墙缝的手稿在52年后震颤当代青年的指尖,当晚年仍按旧时习惯在床头摆放妻子最爱的木梳。
人们触摸到的不仅是爱情遗骸,更是一个民族觉醒期的精神胎记。
如果说苏婉瑜是为了陈瑾如此表演而哭泣,而现在很多湿了眼眶的观众,则是为两人动容的爱情。
“了!”
“陈导,过了旭日阳刚43。8%最高收视纪录!”
“还在上涨!”
负责跟广电对接的工作人员已经惊得完全说不出话来,1o分钟涨了将近8%的收视率。
赵奔山当年的《不差钱》,也才涨了1o%!
“还没到顶!”
陈林春握着拳,他对这个节目是非常有信心的。
因为接下来,才是这则节目最高潮的两段,一是诵读、二是回答!
“多少了,陈导?”
柳刚显然也对陈瑾的这个节目非常关注。
他刚刚已经拿手机刷了网上的很多评论,之前讨论最多的,是旭日阳刚的《春天里》。
还有就是周结伦和吐槽赵奔山的。
但几分钟前,关于陈瑾和这则节目的流量,就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贴吧。
“破了今天的实时最高收视了!”
“现在应该44%左右了吧!”
“耶!”
听着陈林春的话语,柳刚都忍不住振臂挥舞了下。
成功了!
这台节目,果然受观众欢迎。
他并没有多少主旋律的成分,也不煽情,就是最真实的表演,而后展现出了一个新青年的风采。
前台已经传来了陈瑾豪迈而大气的《沁园春·长沙》诗朗诵。
方言读起来更是气势磅礴。
现场邀请来的老兵,早已经眼泪湿了衣襟,喉结剧烈颤动着,手指无意识抠进座椅扶手的木纹。
前排的领导眼含着热泪,陈瑾的身影好似有些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