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小说

九月小说>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 第330章(第3页)

第330章(第3页)

这可把刘氏高兴得不行,家里老大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就根宝只有磊哥一个孩子,现在小菊怀孕,总算能多一个孩。

一家人嘛,就是要人多才热闹,光有钱有啥用。

在村里人家中,王小菊恐怕是手中最有钱的一户。

她跟徐根宝两个都在作坊上工,王组长每月工钱有一两多银子。

地有大哥徐根有种着,每年有粮食吃。

村里各家添置家具,王小菊家里新添置的也是最多,她又成了婆家娘家都要宠着的小幺妹。

这一年里,有村民们监督,石家的卫生环境大有改观,最负责最积极的还是徐长明。

这一年有人帮忙种地,有人在作坊挣钱,这个老头子不用干活,他也给自己找到工作了,那就是卫生监督员。

谁家粪坑没盖,谁家鸡鸭乱跑,谁家孩子逃学都归他管。

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他拎着狗屎鸳篼在每条田坎路边走,看见谁家不对就要找上门来“谈话”,负责到把徐根生杠精的头衔都抢了。

孩子是累赘

秋色浓浓,其他地方苞米早已经收获,就连地里的红薯藤也割完,只有徐家村的苞米还立在秋风里,这是第二茬迟玉米,徐根有几人还想再养几天。

药坊没有停止,退烧药按部就班的生产着。

这药没有在本地销售,而是被霍家运去外地,只有少数人才能用上。

有需求就是市场,药片才一露面就被聪明人囤货贩卖,顿时价格一路高涨。

霍家虽然没有拿到配方,但今年的盈利已经超出大家预估,不出所料,有一部分银钱进了聂繁天的腰包。

蚊香作坊再一次闭坊,村里人终于得到闲时。

说是闲时,徐家村也没有人真正空坐着。

此时徐根生、李老实几个人都在四水堂,坐在宽宽的廊厅中,一边剥南瓜子吃零食,一边七嘴八舌议论着接下来的事。

首先霍家种在村里十亩麦冬该收了,这还是第二年春就种下的。

在现代的麦冬一般种一年就可以收,精品上等货就生长二年时间,但麦冬是三到五年的药效最好,收获季节也是十月到三月最好,冬天挖的麦冬方便储存。

现在徐家村的麦冬生长三年,可以到采挖季了。

十亩地三年里没有一文钱收入,一般人家耗不起,大家都想知道这些麦冬能卖多少银子。

如今“淡泊名利”的江枝在旁边看彩霞描红,她对麦冬能卖多少钱已经不太激动。

只感慨这样生长环境接近原生态,生长期达三年以上,才是真正能治病救人的药材。

难怪现在中医逐渐没落,这药材的区别就太大了。

真正的药材需要分地理位置,分气候特点,分季节,分生长周期。

可在现代利益当头,该三年生长的变成一年,本该是南方生长变成大棚生长,土里缺什么就补什么,人骗它,它也就骗人!

古典文献里的处方都很简单,药不到十味,剂量换算过来也很少超过10克。

一副药只有一小包,一剂一服,用小砂罐单独熬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