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姑娘愣住了,显然被这个建议触动。
"师姐,"蝶衣蹲下身,轻轻握住她的手,"让我们重新开始,好吗?"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檐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仿佛在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说起来,"沈明轩忽然想到什么,"这次的事情倒是让我对寒露逢春有了新的理解。医道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
张若兰若有所思:"就像这些被控制的人,一旦放下执念,自然就能恢复本性?"
"正是,"他点头,"包括我们做医者的,有时太过执着于救人,反而忘记了生死本是自然规律。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生命以最好的方式延续。"
蝶衣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师父的教诲,终于被我们真正理解了。"
,!
天边泛起鱼肚白,一夜的惊险和感悟终于画上句点。
"接下来"张若兰看向叶姑娘。
"我带师姐回山静养,"蝶衣说,"顺便整理一下这些年的研究心得。虽然方向有误,但其中的一些发现,或许能为医道带来新的启发。"
叶姑娘轻声道:"我有一些关于经络运行的新发现,也许对你的白衣堂有帮助。"
"这就对了,"沈明轩笑道,"医者相争,不如医者相长。说不定将来我们还能合作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张若兰点头:"白衣堂一直缺少专门研究医理的人才,若能得到两位前辈指点,必定能让我们的医术更上一层楼。"
"对了,"沈明轩想起什么,"那些被控制的官兵"
"我已经派人送他们回衙门,"张若兰说,"至于原因,就说是染了风寒,在济世堂修养几日。反正现在济世堂的名声在外,也没人会多问。"
"善后工作交给我们吧,"蝶衣说,"你该回去看看思雨了。这丫头怕是等急了。"
提到思雨,沈明轩心中一暖。这个小徒弟不仅医术天赋极高,对人心的理解也越发深刻。昨日临行前,她还特意叮嘱要小心行事。
"师父,"思雨说的话犹在耳边,"医者救人,也要懂得救心。有时候,最难医的不是病,而是那些执着的心结。"
"说得对,"他低声自语,"这次的案子,最终解开的,还是一个多年的心结啊。"
蝶衣收拾好所有器具,又取出一个玉瓶:"这是能解百毒的天心散,就当是给济世堂的谢礼。"
"好意心领,"沈明轩接过玉瓶,"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明白了医道的真谛。这份领悟,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珍贵。"
晨光中,几人告别。看着蝶衣带着叶姑娘离去的背影,沈明轩若有所思。这一夜的经历,不仅解开了一桩悬案,更让他对医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回济世堂的路上,晨光渐亮。街上已经有了零星的行人,小贩们开始支起摊位,一切都在回归日常的轨迹。
推开医馆的门,果然看见思雨在前厅等候。见到他回来,小丫头立刻跑上前:"父亲,案子查得如何了?"
"都解决了,"沈明轩揉了揉她的头发,"倒是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我在整理医案,"思雨指着桌上的册子,"昨天那个伤寒病人,我觉得他的症状有些特别,就把以前类似的案例都找出来对照"
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沈明轩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这一夜的经历,让他更加确信当初选择收养思雨是个正确的决定。医者仁心,这份单纯的善念,或许就是最好的"寒露逢春"。
"对了,"思雨突然说,"我昨晚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哦?说来听听。"
"父亲常说,行医如同破案,要找到病根。但我觉得,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病根,而是要明白病人的心结。就像父亲说的,医者要懂得救心。"
沈明轩一怔,继而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得好。这次的案子,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病,与其强行治愈,不如帮助它自行痊愈。这就是所谓的顺应自然。"
思雨似懂非懂地点头:"就像春天化雪?"
"对,就像春天化雪。"他看向窗外初升的朝阳,"医道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有些执念,放下便是春天。"
街上传来了更多的人声,济世堂也要开始新一天的诊治。沈明轩整理了一下衣衫,准备开始日常的工作。
这时,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医案上,照亮了"寒露逢春"四个字。他轻轻抚过这行字,心中泛起一丝明悟:
或许,这才是九黎圣医真正想要传达的医道真谛——不是对抗,而是顺应;不是强求,而是引导。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自然的轮回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春天。
:()棘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