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和李幽踏入议事厅,一股凝重的气氛扑面而来。
官员们正襟危坐,眼神中带着审视和轻蔑,仿佛在打量两只误入瓷器店的土狗。
陶渊嘴角一勾,露出一抹玩世不恭的笑意,这场景,有点意思。
李幽则神色平静,仿佛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哟,这不是咱们的大英雄陶侍卫吗?怎么,带着你的狐媚子朋友来邀功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阴阳怪气地说道,他抖了抖身上的锦袍,仿佛沾染了平民的浊气。
“邀功不敢当,”陶渊双手抱胸,语气轻松,“只是来跟各位大人商量一下重建宫廷的大计。”
“商量?”另一个官员冷哼一声,“就凭你们?一群乌合之众,也妄想重建宫廷?简直是痴人说梦!”
“对啊,”又一个官员插嘴道,“你们知道重建宫廷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吗?就你们那点人,怕是连城墙都修不好吧?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哈哈哈哈……”
官员们哄堂大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陶渊也不恼,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表演,等他们笑够了,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各位大人说得对,重建宫廷确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过嘛……”他故意顿了顿,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我已经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哦?”为首的官员挑了挑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很简单,”陶渊嘴角一扬,“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官员们面面相觑,一时没反应过来。
“没错,”陶渊点点头,“开源就是增加收入,节流就是减少开支。至于具体怎么做……”他故意拉长了声音,目光扫过众人,“还请各位大人洗耳恭听。”
李幽轻轻地拉了拉陶渊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太冲动。
陶渊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转向官员们,缓缓说道:“首先,关于开源……”
“等等!”一个官员突然打断了他,“你说的这些都是虚的,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就是,”另一个官员附和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计划可行?”
陶渊笑了笑,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份卷轴,展开后展示给众人看。
“这是我拟定的计划书,”他指着卷轴上的内容说道,“上面详细列出了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以及预期的收益。各位大人可以仔细看看,如果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官员们接过卷轴,仔细研读起来。他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这怎么可能?”一个官员喃喃自语道。
“这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另一个官员惊叹道。
“这……”族长颤抖着指着陶渊,“你……你究竟是什么人?”
李幽优雅地向前一步,轻启朱唇:“诸位大人,陶郎的计划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宫廷现状的深刻理解之上。”她声音清澈如泉水,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议事厅的嘈杂。
她指着计划书上的内容,条分缕析地解释道:“开源方面,我们并非简单地增加税收,而是盘活现有资源,例如……”她停顿了一下,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与邻国互通有无,发展贸易。”这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在议事厅炸开了锅。
保守派官员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李幽会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议。
“与邻国互通有无?这岂不是资敌?”一个官员惊呼道。
“资敌?”李幽微微一笑,“大人此言差矣。贸易往来,互惠互利,何来资敌一说?难道闭关锁国,就能国富民强?固步自封,才是真正的亡国之道!”她语气渐强,掷地有声,震得一些中立派官员连连点头。
“至于节流……”李幽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肥头大耳的官员,意味深长地说道,“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杜绝铺张浪费,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她每说一句,那些官员的脸色就难看一分,仿佛被戳中了痛处。
“你……你这是要革我们的命!”一个官员拍案而起,指着李幽怒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