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谢瑶卿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先帝,忍不住在心中疑惑。
她温文尔雅,她彬彬有礼,她风流倜傥,只是不知道如今的她,还会不会那样糊涂。
皇帝命众人起身,目光却始终围着谢瑶卿转,“听说你先以诗会友,朕过来看看。”
她的目光又轻轻在向晚身上一掠而过,“正好也看看如今京中还有没有才子。”
“不过你写诗的水平还是不当评委为好,省的让人笑话,朕今日也年轻一回,给你们这些小孩子评一评诗。”
宸贵君在一旁小声抱怨皇帝,“早说了让你提前教一教瑶卿,如今倒好,气走四个老师,写的诗四岁小孩都不如。”
皇帝却不以为意,“写诗那是小道,咱们瑶卿那是要干大事的人。”
在场的宗亲便心有灵犀的支起了耳朵。
大事?什么大事?
当太女,还是……当未来的皇帝?
皇帝并不理会她们的猜测,只是命人抬上桌案,摆上笔墨纸砚。
皇帝坐在上手,提笔沉思片刻,写下一个龙飞凤舞的“春”字。
“今日春光正好,尔等便以春为题,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作诗一首吧。”
说罢她看一眼身后,几位老成持重的太监端上一斛莹润的明珠,皇帝笑道,“今日魁首,朕便以这一斛明珠相赠。”
谢瑶卿想了想,又头上摘下一只凤钗,和珍珠放到一起。
“孤不通诗词,但也愿意用这只凤钗做赏,博大家一笑罢了。”
向晚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那只凤钗。
虽然他已经有了谢瑶卿的一只簪子,可那是凤钗……
似乎皇室娶亲时,都会送一只凤钗给男子,作为二人定情的信物。
他回过神来,搓了搓自己滚烫的脸颊。
胡思乱想什么呢,真是不知羞。
他看着皇帝写的那个春字,提笔,斟酌着遣词造句。
与向晚的从容不迫不同,那些嘲讽他的男子却各个急得抓耳挠腮的,他们又不是女子,又不用考功名,在家里又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哪里吃得下读书的苦呢?
何况读书写诗,哪里有逛园子听戏好玩呢?干什么非得读书呢?
今日坐在桌前,他们方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谢瑶卿坐在皇帝身边,笑眯眯的看着向晚运笔如飞。
宸贵君悄悄拍了拍她的肩头,低声问她,“喜欢?”
谢瑶卿笑着点了点头,语气坚定,“非他不娶。”
宸贵君失笑,用团扇点了点她的额头,笑她,“没想到我还生了个痴情种呢。”
宸贵君又敲了敲皇帝,与她窃窃私语一番,努着嘴用眼神指着向晚。
皇帝便起身,下去转了一圈,在向晚身后观察许久,满意的点了点头。
她本就是个风雅之人,比起处理朝政更喜欢舞文弄墨,最喜欢的女儿谢瑶卿不通诗词让她十分伤心,便打定主意要给她娶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夫郎。
她看着向晚的诗句,老怀欣慰,再看向晚的容貌,更是十分满意,恨不得立马就给二人赐婚。
只是向晚看上去年纪小了点,想要成婚还得等两年。
皇帝回到座椅上,心不在焉的思考起来。
一炷香的时间转瞬即逝,任由那些小郎君心有不甘,铁面无私的宫人们也遵照圣意,将他们面前的宣纸收敛起来。
皇帝和宸贵君一起,评判着这些诗。
她皱着眉读着。
“春日好,牡丹开,桃花开,杏花开……荷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