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不但带来了科学和技术,也带来了世界的消息。
当听说英国组建了议会,美国开始了自由与民主,葡萄牙西班牙争夺海上霸主的地位时,这位年轻的帝王终于意识到,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在这场世界决斗中胜利。
乾隆无比庆幸,当年弘昼立下了出海的雄心壮志,若非是他坚持要出去,也不会有后续的蒸汽船、蒸汽机,更不会有如今万国来朝的盛世壮举。
这个时代的乾隆,无疑是幸运的。既有好弟弟开疆扩土,在海上大杀四方,又有各路人才,为了这个国家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林清泉研制的蒸汽机,比英国人研制的更先进更智能,甚至一些在林清泉看来十分没有必要的落后技术,英国人却对此甘之如饴。
除了应用到蒸汽机船上,林清泉打算铺设大清第一段铁路。
铁路通车,将真正成为跨时代的壮举。
大清的第一段铁路,将铺设在京城与山西的一座城镇之间。
这是货运铁路,将承载山西煤矿直达京城,但此处地形险峻,林清泉特意成立了项目组,选择了一批能吃苦、肯上进,又有科研精神的年轻人,全力负责此事。
吴雨晴也在经济上给足了支持,特意赞助了十万两的科研经费。
十万两是个很小众的数字,可对于吴雨晴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有时候她也会感叹,按照清朝的平均寿命,她甚至可能活不过乾隆皇帝。
既然这样,那她所做的这一切,还有意义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也许她只完成了这条道路上百分之一的进度,但至少为后面的百分之九十九打下了基础。
万事开头难,既然选择了,便是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吴雨晴与弘昼在大海上看过了一天又一天的日出与日落,他们在东南亚的小国上尽显大国风范,一言不合就开炮。
从此以后,不管是殖民地国家,还是瑟瑟发抖的小国,都对大清的旗帜威风丧胆。
第一次出海,吴雨晴与弘昼带回来不少金银财宝,还有东南亚一带特有的种子、香料和橡胶等宝贵的资源。
同时还吓退了对澳门虎视眈眈的葡萄牙人。
以至于不久以后的欧洲大陆疯传着“沉睡的东方雄狮在觉醒”一类的传说。
可吴雨晴知道,她要走的路,还很远,很长。
但好在,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一群人的力量却很大。
如今朝中既有林清泉、甄树人这类的新思想人才,又有富察宝泰、林如海这类满腹经纶、深谙志国之道的老牌名臣。
国子监的学生们越来越卷,既拼脑子,也拼体力。
工业革命的浪潮悄然开始,各类工厂纷纷招工,老百姓的兜里有了钱,日子也好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那些街边爱闹事的闲汉,也被各类推着小车来卖小吃的人赶跑了。
再加上黛玉“潇湘先生”头衔的曝光,薛宝钗第一女户的标杆在,这世间的女子们都接二连三的走出了家门,或是寻一份活计谋生,或是效仿黛玉投稿到明净书斋,为天下事而谋。
吴雨晴心想,她已经很知足了。
这是她拼尽全力才改变的一切,上天给了她回到三百年前的机会,那她就要想一想,老天爷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将她指引到这里。
“跨越时空的三百年,是为了更好的时代。”
这是她的答案。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