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拖着行李,背着口袋,有些和朋友一起,有的是一家人,“扶城和锦城,只不过是数条铁路上的一小部分。”
“但就是这一小部分,每天都有无数货物从这里运出运进,到了春运,比现在还挤。”
谢雁点头,“扶城还算好,大一点的铁路枢纽站,南方的各大城市,到了特殊的日子,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极其可怕,即便是如此,华国的发展越来越快,铁路的速度已经无法再满足需求了。”
“华国现在走的是发展的路,是在追赶世界其他国家的路上,很多问题,其实国外一些国家已经给了我们经验。”
周廊说,“交通兴国,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想强大,就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高效的货运模式,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铁路已经逐渐被淘汰了,更快更多的货运方式开始出现。”
“海运、空运……”
飞机,港口,货轮,这些成了交通宠儿,而铁路逐渐被人遗忘。
“但是我忘不了,”
周廊叹了口气,道,“你可能年龄小,没经历过,当年为了修铁路,因为我们的条件有限,加上环境非常恶劣,有些铁路,是战士们用生命去换来的。”
“铁路修成之后,给更偏远的大山送去了发展,送去了希望,我到现在,都能听见火车的鸣笛声,火车从铁轨的远处试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周廊笑了声,看向谢雁,“人老了,说话就容易控制不住,总是说偏,还越说越多。”
“我明白,”
谢雁却道,“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交通工具,港口和机场越来越多,但这并不代表铁路就没用了,被淘汰了。实际上,无论是空运还是航运,都很受天气和当地环境的影响,没有合适的港口就无法停靠,天气差就无法飞行,而且在陆地上,空运的价格太高了。”
“一个国家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容易托起发展之路的,还是铁路。”
周廊听见她的观点,激动起来,“你也这么认为?”
“当然,”
谢雁说,“我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华国一直很重视铁路的发展,从建国以来,不仅修建了多条铁路,还在做铁路提速。”
四月的时候,华国铁路进行第一次全面大提速,将以往只有48公里每小时的列车速度,提升到了接近55公里每小时,甚至还开通了快速列车。
“这样提速,还是太慢了,明年铁路还会有第二次大提速,既有铁路的提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说回黑板上那道题,其实,我最近到扶城来,是从其他地方考察回来路过这里的。”
周廊很有耐心,他继续道,“你知道京沪铁路吗?”
“这条铁路很出名,”
谢雁回答,“铁路网大动脉,在南北上,就有这么一条连接首都和沪城的电气化铁路,是在旧有的铁路上进行整合后改造而来,从首都发车,途径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抵达沪城。”
“但这条铁路,依然和大多数的华国铁路一样,时速在四十多公里。”谢雁摇头,“铁路想要不被淘汰,跟上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提高速度。”
“铁路既有线路的提速,可不容易啊。”
周廊说。
“对,所以我认为,”
谢雁一直在看资料,难得遇到一个人和她讨论铁路,而且什么话题,两个人都能接的上,她也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未来的交通,必然-->>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