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张昺牙缝里迸出字儿来,“杀无赦。”
乐之扬的心子打一个突,此话之前,他还存有一丝幻想,如今看来,终归你死我活,再无第三条道路可走。
厅内人起身出门,张信居中,僵手僵脚,木无表情,身边数名锦衣卫手把刀柄、若即若离,张信稍有异动,立马人头落地。
到了院中,张昺监军、谢贵点将,张信无事可干,只好一边观看。不多时,聚齐一支人马,五百刀甲,三百弓弩,另有两百骑士,浩浩荡荡地直奔王府。
乐之扬闪身混入亲兵队里,跟在众人身后,扶桑道人就在前面,骑一匹白马,斜背七星宝剑,道袍宽大,摇来荡去,呆在军阵之中,翩翩然犹如一只青黑色的硕大蝴蝶。
到了十字街口,汇合围困王府的守军,人数增至三千,声势更加雄壮。行人走避不及,店铺纷纷关张,肃杀之气,满溢长街。
燕王府四门紧闭,门房、家丁一个也无,女墙上守卫冒了一下头,见这阵势,纷纷缩了回去。
谢贵一声令下,诸军在门前两翼展开,撞木、火炮纷纷上场。
乐之扬看在眼里,焦心如焚,时下形势危殆,张信被困,内外悬绝,王府城墙虽厚,也难敌火炮撞木。府内死士寡不敌众,只宜突袭,不利于正面激战,至于盐帮群枭,少经战阵,朱能名之为“能”,但有多少能耐可以统帅这一帮乌合之众?
广场上一团死寂,一个游击纵马上前,尖声高叫:“北平布政司张昺大人求见王妃!”
叫声传出,半晌无人应答。张昺使个眼色,谢贵会意,马鞭一挥,战鼓声起,咚咚咚惊心动魄。
乐之扬心跳加快,脑子里一团乱麻,忽见张信回过头来,乐之扬知他寻找自己,将头一缩,隐藏更深。果如所料,扶桑道人也循张信目光看来,二人均无所获,张信大失所望,扶桑道人却有几分疑惑。
战鼓敲完,对面仍无动静,张昺深感不耐,与谢贵对望一眼。后者略略点头,举起马鞭,数名士兵手持火把,上前一步,对准火炮引线。
大战将生,众军无不窒息,偌大广场静悄悄的,只听风吹旗帜,发出猎猎微吟。
吱嘎嘎,府门忽然洞开,几个小太监快步走出,排列两行,跟着郑和弯腰伸手,搀扶徐妃缓步走出。(未完待续),!
“冷公公还是没有消息?”
厅中略一沉寂,张昺叹道:“确然有些消息!”张信涩声道:“是么?”张昺说道:“其中的原委,还是谢大人说吧。”
谢贵的嗓音沙哑疲惫:“葛长史传出消息……宝辉公主似乎回了燕王府。”
“啊!”张信失声惊呼,乐之扬知他底细,听来颇有夸张之处。
“此事甚为可怪!”谢贵说道,“当日冷公公约宝辉公主在金龙亭见面,而后为人所擒,失去踪迹,扶桑道长认得凶手是鞑子国师铁木黎。我和张大人剖析多日,以为燕王勾结蒙古、挟虏自重,妄图对抗朝廷。”
“燕王不是疯了么?”张信越发诧异。
“葛诚咬定燕王装疯,而且发现府中多有诡异,内堂之中,颇有陌生人出入。”谢贵停顿一下,“最要紧的还是宝辉公主,当日冷公公被虏,她亲眼目睹,还跟官兵动过手。只要将她找到,一切水落石出。”
“如此一来,便须进入王府。”张信口气犹豫。
“正是要进入王府!”张昺呵呵一笑,“公主只是借口,我们带兵进入王府,穷搜遍查,府里的阴谋一定掩藏不住。”
“如果王妃不许呢?”张信问道。
“求之不得。”谢贵嘿然一笑,“正好以此发难,召集大军,一举攻入王府。”
“万不得已,方能如此。”张昺叹一口气,“我离京之前,陛下再三吩咐,燕王要留活口,湘王已经死了,不能再让他担负杀叔的骂名。强攻王府,刀箭不长眼睛,万一伤了燕王,我对陛下不好交代。”
乐之扬心中豁亮,多日疑惑登时解开,朝廷占尽上风,始终犹犹豫豫,不肯强攻王府,乐之扬思来想去,一直猜不透其中原由。听了张昺的话,才知道竟是朱允炆的主意,这一位新科皇帝拖泥带水、妇人之仁,若不改弦更张,来日必吃大亏。
厅内沉寂无声,只听三人一呼一吸,各各沉重凝滞。这时忽听远处传来脚步,步子要么轻快,要么沉实,一听就是好手,为首一人尤其轻盈,走在地上,犹如风行草尖。
乐之扬怕露马脚,后撤两步,退到一名持枪卫兵身后,低头弯腰,仿佛恭敬,眼角余光扫向大门,忽见扶桑道人引着一队锦衣卫进来。数日不见,老道一张黑脸闪闪发亮,走起路来旁若无人,想是没了冷玄管束,颇以钦差自居,等闲官兵尽不放在眼里。
乐之扬头不敢抬,气不敢出,所幸扶桑道人要事在身,做梦也没想到他胆敢来此,一掠而过,径自跨入议事厅。
忽听张昺问道:“扶桑道长,事情怎样?”
“搜了大半日,也没找到铁木黎。”扶桑道人语气沮丧,“不过可以断定,此人还在城里。”
“他昨晚现身,可与燕王有关?”谢贵问道。
“贫道查访过了。”扶桑道人说道,“幸存士兵说了,当时铁木黎一伙带了数十辆马车,事发之后却不知去向。贫道审视车辙,断断续续,入地甚深,足见车中之物十分沉重,依贫道推断,多半装载兵器。”
“车辙通往哪里?”张信问道。
“这……”扶桑道人犹豫不定,“不知对方用了什么法儿,震碎了多条街道的砖石,沟渠暴露,污水横流,满街一片狼藉,看不出车辙痕迹。”
谢贵怒哼一声,说道:“那就逐条街道搜查,务必找出那些马车。”
厅中沉寂一时,张昺说道:“车中如果真有兵器,多半是燕王狗急跳墙、勾结蒙人,绑架冷公公在先,蓄积甲兵在后,若不先发制人,我等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