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想充老大,三个孩子读的学校是很不错的学校没错,不过好的学校也有不好的学生,特别是现在可以正当地收择校费,他们学校一年择校费要5000块钱,好多家庭一年都挣不到这个钱,可有的乘着改革开放东风起家的土大款,别说5000块一年了,5000块一学期,他们也拿得出来。
学校也知道这些择校生容易搞事情,所以专门弄了两个班,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孩子能去好的班级,那些家长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捐书,捐课桌椅,提供奖学金,还有直接捐楼的。
反正最后,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特殊”人群。
他们就像是酵母,会发酵的活酵母,经常搞事情,还有带h色杂志过来,故意给班上害羞的小女生看,把人惹哭,还会对正在发育的女同学品头论足。
他们觉得好玩好笑,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有多么恶臭。
就算是他们年纪小也掩盖不住的恶臭。
所以三胞胎揍这些人,林招娣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就是该揍。
不过还是得交代两句,控制着点力气,别把人揍出太大毛病,一定要要控制在家里能够付得起医药费的范围内。
就没有见过这么教孩子的。
吕爱国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买辆车!
这样子他们周末就可以开车去看林招娣了。
因为养猪场目前的投入都是依靠农信社的低息贷款,所以没有动用到家里的钱,原先林招娣是和吕爱国一起,把家里所有的资产合计合计,一共有30来万的现金流。
这放在现在,算的上一笔很惊人的财富。
因为办养猪场没有用到这些钱,林招娣又忙,这些钱就一直放在活期户头里面,如果存定期,每天的利息都不是个小数目。
想买车,他们父子女四个人商量可不算数,还得林招娣同意才行。
所以今天晚上和林招娣打电话的时候,吕爱国就提了提这个事情。
第213章想买车了
“买车?”林招娣之前也有想过这个事情,他们买过自行车,三轮车还有摩托车,但因为以前一家人总是一起,像出差什么的都是搭乘公家的车,回老家是坐火车,汽车就显得没有那么有必要性,所以顶多是动了这个念头,并没有付诸行动。
最近一段时间,的确是她忙晕了,都忽落了家里人。他们一家人虽然经常吵吵闹闹,但是感情却是极好的,她每天夜里闲下来的时候,也会想着丈夫,念着孩子们,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当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所以在吕爱国一提起买车的事情,林招娣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打算买个进口的?小轿车?”
“钱够是够,但没必要买太好,我们就是为了去找你方便一些才打算买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省城,小汽车的数量已经比林招娣和吕爱国刚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但依旧是少,可以提供选择的也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是,如今的小汽车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
好一点的车不知道能够买几套房了。可就是这样,那些大老板也已经开始攀比起车来,拿豪车装门面的风气已经逐步开始盛行起来。
不过他们是家庭要用,实用性是重要的,而且现在路况那么不好,要是买太好,磕了碰了都心疼的不行,还不如买个能代步的,等以后想换车了,再换也来得及。
“那你们自己做决定吧。”林招娣知道吕爱国对各种各样的车都是很感兴趣的,从一开始她就是拿自行车吊着他,让他忙东忙西,等后面,买了摩托车,那段时间吕爱国的心情好的跟什么一样,每天都笑得跟朵花似的,一天天地就把他的摩托车擦的蹭亮,恨不得天天给车链子上机油,忙乎得不行。
会喜欢自行车,会喜欢摩托车,当然也会喜欢小汽车,他所在的出版社,下面还有一个专门的杂志,就是介绍车和车的故事的,销量不怎么样,因为有一些车企的广告,勉强维持不亏本,但他还是一直坚持着把杂志办下去,就足以说明他对“车”这个物件,和很多男人一样,都是爱的深沉。
就算哪天吕爱国说要把家里所有的继续用来买一辆豪车,林招娣也一点都不惊讶,不过“豪车”也就是吕爱国心中的“豪车”而已。
林招娣毕竟是从末世回来这个年代的,所有的“豪车”在她的眼里,都有点……嗯,不知道怎么说,也看不出哪里值这个价了。
所有的车,在林招娣的眼里都是交通工具罢了,能让人省时省力,就达到了它的目的,至于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