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小说

九月小说>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1270章 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第2页)

第1270章 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第2页)

崇祯皱了皱眉头。

“太祖当年,的确说过‘税重民生苦’这样的话。”

云逍这时候开口了。

“太祖吸取前朝亡国教训,实行仁政。他认为固定税额是仁政的基础,工商税是剥民的工具。”

“因此大明自崇祯三年以前,坚持了税额固定、且以田赋为主的基本国策。”

“然而结果又如何?”

大明财政收入最高时期,折合白银为3500多万两。

而宋朝……丢掉半壁江山的南宋,岁入都在1亿两以上。

宋朝富到什么程度?

一个守城门的兵卒,年收入相当于欧洲的公爵。

包青天年薪一万八千贯,相当于后世的1260万。

宋朝和大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从工商业收取了税收。

历史上的大侄子,就是在百官冷漠的见证下,活活穷死的。

大明两百多年历史,并非只有崇祯一人穷,实际上“没钱”贯穿了整个明王朝始终。

而大明朝廷的穷根,早在开国之初,就被朱元璋植下了。

其实到了大明中后期,工商业已经十分发达,但国家却无法对新增财富征税。

每有皇帝想要增加工商税,就会遭到以“祖制不可改、税重民生苦”为由的反对。

其背后,是特殊利益集团官僚的反对。

“不收工商税,当真是百姓获益了?”

“朝廷不收工商税,就不会对商人有律法保护,因此商人不得不依靠官员庇护,名臣徐阶就是其中典型。”

“徐阶家经营松江棉布,拥有棉布作坊,还不用缴纳税款,因此敛聚千万巨财。”

“官员甚至直接窃取盐、茶、马等朝廷专卖贸易的利润,更有甚者,不惜勾结东南沿海走私商人和??寇,来获取海贸暴利。”

“朝廷和地方官府没有了收入,只能层层加码到百姓身上,比如火耗银、三饷,以及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摊派。”

“结果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而不是你所谓的国富而民穷!”

嘴炮,向来是云真人的强项,从来没虚过谁。

加上老僧本来就是强辩,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被说的无言以对。

“这位公子说的太好了!”

一名行商打扮的中年人抚掌说道。

“虽然我不大懂什么大道理,可我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贩卖货物,却也见识了不少。”

“以前跑个买卖,需要层层打点,每一层都要从身上剐下一块肉,稍有不慎,一个小吏就能让人身家不保。”

说到这里,中年商人眼圈都红了。

灭门的知府,破家的县令,那是对寻常百姓而言的。

对于地位低下的商人来说,一个小小的胥吏,就能让他们万劫不复。

“如今虽说要交税,该孝敬的也少不了,可不用跟以往那样提心吊胆,一年下来总能赚个千儿八百的,在官吏面前也能挺直腰杆儿。”

“什么税重民生苦?还不是那些当官的找个借口哄骗皇帝,好盘剥咱们这些商贾?”

“你这老和尚,看着像个得道高僧,却是这样不明事理,在这儿胡说八道,就不怕佛祖降罪?”

中年商人满脸不忿,红着眼睛盯着那老僧。

“他不是不明事理,而是屁股坐歪了。”

云逍微眯着眼睛,向老僧说道:“你见识不凡,却一再为官绅发声,莫非是出身官宦之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