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安微微一呆!
“你二爷爷和三爷爷带着我,投了67军,淞沪之战,他们两个都没了。。。。。。”老人轻轻的说着发生于60多年前的事,声音无比的平静。
但眼窝里却是闪烁着点点泪光!
哪怕已经过去63年了,他依然清晰的记得三哥要开车去引诱日机回过头告诉他:“再苦再难,你也得给我活着,咱老杨家一门六兄弟必须得有个回去给家里报信的。”
他做到了,他完成了对年轻三哥的承诺,他在卫国战争胜利后拒绝了长官和战友们的挽留,放弃了大好前途,固执的选择回了家乡。
“那个证件,就是你三爷爷的,他开的车被日本人的机枪扫中起火了,我就抢出了这么点儿东西。”
杨平安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虽然这几个爷爷距离他太过于遥远了,甚至直到今天,他才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但他却能感受到面容平静的爷爷内心深处的疼。
5个兄长,全部在战场上战死,爷爷他心里一定极疼,疼极!
“那我们杨家。。。。。。”用手指轻轻触碰着来自60多年前证件残片的杨平安蹲下身,握着爷爷已经枯槁的手。
爷爷的手,在这个初夏,竟然有些冰!
“我们离家的那8年,鬼子汉奸横行乡里,百姓民不聊生,我下面的三个弟弟妹妹,就一个妹妹活下来。我上面的几个堂叔堂伯参加了抗联游击队,没一个人能回来。
我们原本就是几个老人的全部希望,你太爷自从知道老大老四老五都没了,大受打击,还没等到我回去,就一病不起去了。三个婶子和还留在家里的另外两个伯叔撑到我回来,又听到老二老三的噩耗,再受打击,十年时间,基本都没了。
我偌大一个杨家,到后来,过年时别说坐满了,一人坐一面都够够的。”说到此,老人眼中的泪水终于脱框而出。
杨平安彻底呆滞!
家破人亡,莫过于此!
原来,战争竟然如此残酷!
杨平安总算知道自己平安之名由何而来,经历过如此苦难的爷爷,就希望自己能够平平安安的活下去,那是他们那一代人最朴实也是最奢侈的愿望。
“爷爷,对不起,我现在才知道,你应该早点跟我说的。”杨平安的泪水也终于忍不住滑落。
“都过去了,都过去了,现在的国家很好,你看你成绩不好,不也读完了高中,在我们那个时代,能有个学堂读就不错。家家都还有地,只要有手有脚就饿不死。”见孙子哭了,老人轻轻拍拍杨平安的手,安慰道。
“你拿这个,去武装部再找福全,跟他说,你要去参军,部队如果要政审,这个就是证明。”老人从小木盒子的最里面拿出一枚有些灰暗的勋章。
勋章个头不算小,足有二三两重,表面上有个‘特’字,勋章背后刻着‘第二十三集团军直属四行团授!’字样。
“这个二十三集团军是那个部队?”杨平安下意识的询问一看来头最大的,四行团什么的就自动被忽略了。
“川军吧!就是那个喜欢吃火锅的地方来的部队,我们团座长官的老家就在那里。”说起自己长官,老人浑浊的眼神里突然仿佛有了光。
杨平安脸上泛起苦笑。
他虽然不太懂那个时代的历史,但他还是知道,都不是一派的嘛!后来还是对手,拿这个部队发的勋章去,部队能认才是见鬼了。
“叫你去你就去,福全要是不敢接,那你就让他找他的领导,如果连找都不敢找,就让他滚蛋,以后别登我杨中华的门。”老人见孙子这模样,那还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当下眉头一皱,嗓门也大了起来。
别看老人断了一条腿,但在军中多年,气势犹存,别说杨平安怕,当年就是有人凭着传说来找他麻烦,他也是这样坐在家门口,只是眼睛微微一眯,那些人就不敢有所异动。
直到很多年后,杨平安才明白那种气势叫什么,那叫杀气!
一想到自己那个断腿爷爷竟然是从衡阳保卫战的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杨平安就一阵头皮发麻。得亏他只是有些顽劣,却不至于胡作非为,真的跟镇上的那些混混们混一起,不然会不会有现代版的大义灭亲那是真不好说。
勋章交给杨福全几天了,也没个回信,杨平安也就淡了参军的心思,错过今年他可就满20进21了,还是切切实实在家种种地套套兔子陪着爷爷吧!
等日后爷爷百年了,再出去打工挣钱娶个媳妇儿生个娃算了,喜欢枪,那就去镇上的网吧里多玩几把CS。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拎着两只兔子正在往山下走的杨平安已经开始为自己规划未来,然后就听见一声凄厉的大喊:“平安叔,出事儿了,出事儿了!”
远远看过去,正在山脚下大喊的人可不就是比自己只小了三四岁的堂侄儿嘛!
莫非是爷爷出啥事儿了?杨平安心里猛然一慌,兔子都直接丢了,向山下狂奔。
“平安叔,你快回家,快回家!”十五岁的少年应该也是一路狂奔而来,说话已经有点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