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巢湖汽车配件厂生产出首批20辆汽车,这批车被命名为“江淮牌”。
之后,巢湖汽车配件厂更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
江淮汽车开始在华夏汽车工业版图中崭露头角。
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江淮汽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在那个年代,客车底盘普遍由卡车底盘改装而来,安全性、舒适性不足。
江淮人看到这一市场痛点,提出了‘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适时发展整车’的战略。
为此,厂里卖掉了发动机生产线,换来300万元启动资金。
从此,江淮汽车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第二次创业之路。
通过一次次的技术摸索,一点点的纯手工打造,直到1990年,江淮汽车终于研制出了华夏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客车专用底盘HFC6700,填补了国内客车专用底盘的市场空白,可谓一战成名。
整个过程跟三十年后网上巴铁老表们手搓枪械的过程没什么区别。
工具简陋,环境恶劣,但就是干成了。
之后的江淮汽车将研发重心继续放在底盘设计上,陆续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后置发动机底盘等新型产品,在客车专用底盘领域一骑绝尘,成为国内客车底盘之王。
2003年江淮汽车的客车专用底盘被评为华夏汽车工业五十周年最具影响力50款产品之一。
当然,江淮汽车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卡车。
1996年,代号为HFC1061的江淮轻卡‘帅铃’上市,开创了华夏轻卡轿车化的潮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年,江淮汽车接手庐州客车厂。
客车、卡车齐头并进,江淮汽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像。
1996年,江淮汽车与现代汽车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牵手合作,并于2001年进一步合作瑞风商务车项目,2003年启动重卡合作项目。
2002年3月,瑞风商务车正式下线。
2003年10月,第一辆名为格尔发的重型卡车下线,标志着江淮汽车旗下轻、中、重型系列商用车产品线形成。
到了现在,江淮整车生产能力达45万辆。
2007年,公司产销各类汽车超过2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2。73亿华夏币。
主营行业净利润3。8亿华夏币。
客车专用底盘销量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
JAC轻卡在同类产品中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二,整个2006年卖出了21万辆,仅次于29万辆的福田轻卡。
格尔发重卡也很成功,2006年产销以超过500%的增幅位居行业之首。
今年四月份,格尔发再度发力,产销量突破1000台,同比增长约400%,增幅又一次位居行业首位。
虽然火炬、华夏重汽、东风仍然牢牢的霸占着华夏重汽销售榜前三名,但旗下品牌都是多年积累才有这样的销量。
‘格尔发’从05年开始正式上市销售,到现在也才两年时间。
进步太快了。
当然,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国内重卡一般采用的多为传统的重卡技术平台,而江淮格尔发重卡采用的是德国戴克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重卡技术平台。
与一些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重卡技术相比,其水平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