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垃圾,就该堆在垃圾堆里
海瑞年纪渐长,他对帝国的忧虑也越来越深,他有的时候,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出神,然后油然而生一种恐惧。
恐惧身后无人。
他岁数大了,再锋利的帝国神剑,也挡不住时光的消磨,他不确定自己的出现是一种偶然,还是大明国朝的必然。
在这短暂而璀璨的一生里,他活得曲高和寡。
他很清高,他从不贪腐,他不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他甚至可以为了大明的维新,背叛自己的理念,选择事从权宜,对一些贪腐事,不闻不问,一些他处置的贪腐官员,再次被启用,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很清楚,万历维新,光靠几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陛下需要循吏,哪怕这些循吏的道德,不是那么崇高,他很清楚,自己是这个浑浊世道的少数。
这么些年,唯一和海瑞齐名的便是沈鲤,但这位骨鲠正臣,正在变得越来越圆滑,变得越来越谄媚,甚至连道德都有一定的滑落。
吕宋总督府、旧港总督府和即将建立的金池总督府,有一批以各个总督为核心,凝聚起来的一批军勋阶级,这批在征战中被授封为了伯爵、千户、百户,这个爵位可以世袭,但是有本身的义务。
这些海外伯爵千户百户,都是开拓勋爵的一种,他们想要延续家族的荣光,就要不断的征战,给各个总督府交足够的番夷人头或者交足够的奴仆,才能延续这种荣光。
海外伯爵千户百户,他们的爵位的锚定物是夷人的人头或者奴隶数,他们的后人一出生,就欠了衙门无数个番夷的人头,要用一辈子去还,也可以悬赏,让捕奴的商人们,把足够的夷人奴仆,交给这些勋爵。
这个制度是林辅成建议的,他是个读书人,心肠极为歹毒的读书人,为了永久的王化,提出了这个建议。
在林辅成看来,没有汉人的南洋,不如无人生还,与其等到这些狼面兽心的夷人反咬大明,不如直接把他们消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皇帝知道这个制度后,居然选择了曲笔,隐去了这个条件,在皇帝看来,总督府远在海外,这么做,有自己的难处。
而礼部知道后,居然不闻不问,连一句上天有好生之德都没有讲。
沈鲤作为礼部尚书,没有从德行的角度出,去劝谏皇帝行仁政,沈鲤变得谄媚,不再骨鲠后,海瑞就更加忧虑了起来。
海瑞很担心倒是不担心道德滑坡的问题,华夷之辩历久弥新依旧坚挺,海瑞不是打算为蛮夷说好话。
他担心大明的读书人们,随着皇帝威权加重,全都选择了结舌,不肯积极建言献策,不肯直言上谏,只知道曲意奉承,甚至是看笑话,那大明就会变得危险起来。
这个时候,海瑞看到了徐成楚,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海瑞非常看好徐成楚,徐成楚从小,就是在被人耻笑中长大,脖子上挂着个瘤子,考中了举人都没有人说亲,考中的进士,还被别人嘲笑,徐瘿瘤就是同榜给他起的外号。
但如此压力之下,徐成楚,仍旧长成了现在这样,骨鲠正气,甚至敢直言上谏,言明君父之错,丁亥学制设计的就是不完整,就是有问题,而且朝中大臣们都看了出来,却不敢说,也不能说。
皇帝不是小孩子了,大臣们再像过去那样直言上谏,是杀皇帝的威风,很容易被皇帝忌惮。
地方投入了重金的普及教育,注定会被人才虹吸,给吸收到沿海的大都会去,那内地培养的人才都跑了,无法展,这种赔本的买卖干久了,怎么可能一直做下去呢?
但皇帝做出的决策,没人敢质询,甚至提出意见,那大明很容易走上歧途。
而徐成楚的出现,让海瑞十分的欣喜,汉室江山代有忠良,有一个徐成楚就足够用了。
徐成楚的品行没有问题,他心怀天下,也足够的坚毅,而且天资聪颖,这就是士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且布满了荆棘。
徐成楚入都察院第一件案件,就是如此的困难,宋善用贪腐案,这还是小事,日后官越大,风浪越大,对徐成楚的考验就越大。
现在的徐成楚,只是一块璞玉需要精心雕琢。
“宋善用有罪。”徐成楚转过头来,十分坚定的说道:“这笔银子,不是束脩,就是赃款!五千四百银,的确都用在了天雄书院,这没错,但他就是拿了,所以要罚,不罚,国法何在。”
“我不怕被人指指点点,不怕被人围攻,但我还是要说,我没错。”
“宋善用有罪,但没错。”海瑞满脸笑容的说道:“徐成楚,这是你入官场的第一课,你一定要记得,很多事儿,都是这样,违反了规矩,但没有做错。”
“你没错,你是御史,尽忠职守;宋善用没错,他要把天雄学院办下去;大名府没错,因为府库穷到跑老鼠;围攻你的学子也没错,他们要为恩师请命,否则就是忘恩负义。”
“天下事,难就难在了这里,所有人都没错,但事儿就是有罪,那我问你,徐成楚,那你说这是谁错了呢?”
徐成楚思索了很久,眉头都拧成了疙瘩,愣愣的问道:“世道错了?”
“世道也没错。”海瑞摇头说道:“大明还是不够强,这个案子,告诉你,有些时候,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